【党课讲稿】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国泰民安论纵观古今中外,政治安全与国泰民安总是一对互为前提与基础的关系,如果政治安全受到威胁,国泰民安也就没有保障;如果没有国泰民安,政治安全也必然危机四伏。《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系统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历史规律。党中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时指出:“党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从我们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和统筹“两个大局”需要来看,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赶考之路,全面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迫切需要从“以政治安全为根本”视角研究“国泰民安”问题。政治安全意味着国家政治体系不存在颠覆性威胁,具有较高政治合法性且呈现治理良好的状态,它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体现[]。国泰民安是政治安全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总体安全的综合体现,是集领土领海领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信息、资源能源、生态、军事以及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统一战线作为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既是政治安全的重要维护者,也是维护政治安全的重要制度渠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事关政治安全,也最终事关国泰民安。为此,本文结合统一战线视角,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对国泰民安进行总体论述。一、强化问题导向,切实把维护政治安全作为国泰民安的核心任务要聚焦影响政治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和新问题新趋势谋划推进工作。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着力防范化解重大涉稳风险,特别是要严厉防范和打击“宗教极端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暴力恐怖活动”等各种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保国泰民安的关键。平安中国、幸福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亮丽的中国名片,但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仍面临挑战和压力。国际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美国对中国的全面遏制、局部武装冲突等持续激烈,各类风险叠加、联动、传导、共振的效应增强。为此,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见微知著,抓早抓小,盯紧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加强对风险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够科学有力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一)努力在加强诉源治理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上有新作为着眼于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聚焦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把加强诉源治理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作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党对法治工作领导的抓手、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抓手、法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抓手。着力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转变理念为先导,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诉源治理体系。把诉源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明确诉源治理的工作目标,全面构建递进式的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优化诉源治理的方法方式。把排查预防和评估处置矛盾纠纷贯穿于重大决策、地方立法、行政执法、司法诉讼等全过程,纳入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大格局中去部署。健全以县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为牵引,指导和促进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积极开展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工作,推动更多矛盾纠纷以非诉方式依法化解。城乡社会治理应统筹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护稳定三项重要职能,体现基层社会治理更有温度、有能力、效果好的目標,按照“小事不出小区(村组),大事不出社区(乡村)”的要求,优化网格治理,整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