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2025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录调整工作小结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攻坚的关键节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其名录精准度直接关系区域产业布局质量和未来发展能级。上半年,我区紧扣“优结构、强动能、促协同”主线,启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录动态调整工作,历经前期摸排、标准校准、联动论证三个阶段,目前已形成新版名录并完成成果转化。现将有关情况小结如下:一、聚焦“底数清”,下好调整“先手棋”一是多维数据比对打基础。联合统计局、科工局、发改委组建专项工作组,调取近三年规上企业营收、研发投入强度、专利授权量等12项核心指标,结合税务申报系统、企业直报平台数据,形成“一企一档”基础台账。经初步筛选,剔除营收占比低于1%、技术含量偏低的“虚胖”企业41家,确保名录“纯度”。二是紧扣最新分类定方向。对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25年版)》,新增“低空经济”“生物制造”2个细分领域,将原“新能源”大类调整为“新型能源体系”,同步细化“智能网联汽车”等6个子类的技术门槛和营收占比要求,确保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三是多方联动核实效。建立“企业自评+部门联审+专家论证”机制,组织3轮专题会审,邀请高校智库、行业协会专家对12家争议企业现场核查产能、技术路线,最终保留存量企业189家、新增潜力企业76家,名录更新率达38.8%,实现“有进有退”的动态优化。二、突出“实效性”,激活发展“新引擎”一是政策匹配更精准。将调整后的名录与“链长制”招商、产业基金扶持直接挂钩,梳理形成“政策包”清单,上半年为62家新入列企业提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设备购置补贴等支持,撬动社会投资超12亿元。XX人工智能企业因入选名录,成功获得500万元专项基金注资,加速了核心技术攻关。二是要素保障更高效。针对“新型储能”“量子信息”等空白领域企业,优先协调用地指标150亩,推动XX新能源科技公司等3家企业提前落地;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战新贷”产品,为28家企业授信2.3亿元,平均利率较常规贷款低1.2个百分点。三是监测体系更灵敏。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园大数据平台,对新名录企业实施“月度营收跟踪+季度技术攻关进度”双监测,已预警经营波动企业11家,针对性开展银企对接会4场、技术需求发布会2场,帮助企业解决订单不足、设备采购等问题17个。三、着眼“长效化”,健全机制“管长远”目前新版名录已通过区政府官网公示,同步印发至各镇街、部门执行。下步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半年评估、年度修订”制度,重点关注企业技术迭代速度、产业链协同紧密度,及时动态调整;二是打通统计、金融、人才等部门数据壁垒,避免“数据孤岛”,提升名录对产业政策的支撑精度;三是将名录纳入全区产业分析报告,定期向区委区政府报送发展态势,为决策提供参考。免责声明:文稿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文稿首发平台:www.gongwentang.com(公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