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专班”不能“从纸上来到纸上去”“工作专班”是指在推进一些急难险重或者阶段性工作时,根据需要抽调不同部门人员参与合力攻坚而组成的临时工作机构。在实际工作中,运转顺畅的工作专班确实能够最大限度集思广益,实现统筹协调、协调联动,从而高效率、高质量推进工作。然而,在一些基层地方,“工作专班”逐渐泛化、异化。五花八门的工作专班不仅令人分身乏术、不堪重负,反而沦为“纸上的形式主义”。“泛化”表现为工作专班多而不精、多而不专。不管开展任何工作甚至是一些常规工作首先成立工作专班,而且成员往往有数十个,数量多,人数多,阵势看着很大,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专班“空转”,实际上真正干工作的只有几个人。“异化”表现为工作专班背离成立的初衷,演变为“表态式”“甩锅式”专班。有些工作专班只是为了让上级和基层百姓看到对工作的重视,至于工作落不落确无关紧要;有些工作专班只是为了推脱责任,把本职工作“批发”给各个部门,从而让工作专班成为推脱工作、分摊责任的借口。“工作专班”白纸黑字、责任明晰,本应该是“实而又实”的工作方法,但这些泛化、异化的工作专班实际上是“挂着空挡踩油门”,不仅没有助推工作,反而“从纸上来到纸上去”加重了基层工作负担,沦为纸上的形式主义,反映出一些干部对工作研究不深不透、作风不实。笔者认为,“专班”工作法确实是助推工作的“利器”,但不能过分依赖而使专班泛滥、异化,成为基层的“持续负担”。一方面,在数量上要“减量瘦身”。要精简专班数量,对“花架子”式专班,要瘦身减负,“该撤销,该合并合并”,避免专班成员多而不精、职责多而难以落实;要审慎成立工作专班,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盲目成立工作专班。对于必须成立工作专班的工作,坚持“因事设立,严格把关”的原则,避免任其泛滥、徒增负担。另一方面,在质量上要“专责专业”。要狠抓“专责”,不能以行业部门“分内之事”成立工作专班,对必要的工作专班要职责权限,将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避免成立专班风风火火,工作推进拖拖拉拉,责任落实你推我挡。同时,要狠抓“专业”,对专班人员要逐一“过筛子”,精准“点兵点将”,确保精锐尽出,实现“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