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农业农村局机关专题学习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这是一次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我们擘画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新华社发布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公报内容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指导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农业农村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必须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下面,结合我们*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我讲三点意见。一、学深悟透会议要求,全面认识全会的指导意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蓄势待发的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一次全局性、战略性会议。全会公报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千钧,意蕴深远,是我们深刻理解“国之大者”、准确把握发展大势的“金钥匙”。首先,要深刻领会全会对“三农”工作的新定位。公报鲜明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并再次重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一论述,将“三农”工作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大场景中进行考量,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战略高度。这充分表明,在开启“十五五”新征程之际,党中央依然把农业农村作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把乡村全面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认识到,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对于我们*区这样一个身处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域的城区而言,深刻理解这一定位,就是要跳出传统农业的思维定式,将“三农”工作融入全区打造“六个示范区”的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让农业农村成为*区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靓丽名片和坚实支撑。其次,要准确把握全会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部署。公报明确要求,“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这“三个提升”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是基础,强调的不仅是量的保障,更是质的飞跃,要求我们从传统要素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目标,描绘了未来乡村的美好图景,既要有优美的生态环境,也要有兴旺的产业基础和和谐的社会氛围。“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是保障,要求我们的政策供给更加精准、高效,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这为我们今后五年的“三农”工作划定了重点、明确了路径。最后,要清醒认识全会对我们提出的新挑战。“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五年。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艰巨繁重,对我们农业农村干部的能力和作风提出了更高要求。身处*市的核心城区,我们*区的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资源空间有限、要素成本高昂、发展模式亟待转型等现实挑战。全会精神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差距和不足。例如,我们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虽然在稳步提升,但距离2025年全国64%的目标仍需加力;我们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正视这些挑战,将压力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具体行动。二、聚焦乡村振兴主线,奋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条主线,结合*区情农情,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奋力开创我区“三农”工作新局面。第一,在保障粮食安全与提升农业质量效益上实现新突破。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区虽然不是粮食主产区,但保障区域内重要农产品特别是“菜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