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红色教育基地方案根据省委省直机关工委领导关于建立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的指示精神,现制定XX当代红色教育基地方案如下。一、教育资源1、XX村情简介: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XX村位于XX省西南边陲,因古时连接重庆碚石至XX巴东盐道途径此处并设店而得名。XX村平均海拔1200余米,属典型的二高山地区,辖7个村民小组,176户673人,劳动力372人,全村耕地面积715亩,林地面积5610亩,草山草坡面积950亩。XX村距龙坪乡集镇28公里,距临近的高坪镇集镇15公里,北有209国道,南有318国道,距沪渝高速高坪入口20公里、宜万铁路建始站50公里、恩施机场70公里,周边还分布有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基地、距今200万年的“建始直立人”遗址、国家4A级景区石门河等。XX村处于大山深处。“左边石柱河,右边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肩挑背磨像骆驼!”这首民谣是过去XX村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XX的村民赶集、上学、就医都是沿着悬崖峭壁上的茶盐古道前往15公里以外的高坪集镇,翻山越岭来回一趟得3、4个小时。陡峭的河谷口犹如一道天堑屏障,阻断了村民致富的脚步,也留下了许多沉痛记忆。在这里曾流行一句顺口溜:“上山杵脑壳,下山杵屁股,踩到一个搓脚石,一个糕子滚下河。”村民在这崎岖宛转的山径上,肩挑背磨,从悬崖峭壁上跌下河谷的事,时有发生,近30年来村里先后有6人被悬崖绝壁无情地夺去了生命。出山之路,成了XX人心中的痛。在组织的培养下,2002年王光国同志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三年后又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怀着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真挚情怀、对农村工作的无限热爱,王光国同志立志改变XX村祖祖辈辈贫穷落后的面貌,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一定能让700多父老乡亲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面对村民的信任,王光国同志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挖掉“穷根”,必须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路,来连通XX村和高坪集镇。王光国同志坚信“苦熬不如苦干”,以“石头再硬,硬不过XX人骨头”的顽强斗志,带领村民从2002年开始谋划、修建,到2013年修建完成,历经了11年的时间,共投入劳力4.5万多个,肩挑背扛开挖土石方4万多立方米,以干求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4月,随着横跨峡谷70米、投资159万元的愚公大桥的建成,打通了XX村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2.5公里出山路,终将天堑变通途,书写了绝地逢生的精彩传奇。XX的变化是脱胎换骨的,是天翻地覆的,是叹为观止的。如今的XX村,一天一个样,旧貌换新颜。2016年省委决定支持将XX建成新时期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全省精准脱贫示范基地“三个基地”。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州、县各级各部门整体联动,围绕“三个基地”建设,高效、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特别是道路交通、电力改造、国土整治、小区道路、宽带入户、物流快递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速度快、效果好。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安装民居垃圾箱78个,组织6名垃圾清运人员,每天专职负责村域范围内垃圾收运、转运工作;全村主干道及公共区域新安装太阳能路灯125盏,修建健康步游道2公里;“愚公支书”事迹展示馆、无人值守气象站、一期污水处理厂、具有民俗特色的公共厕所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周庄镇山泉村出资300余万元对口援建标准化幼儿园一所,卫生室改扩建工程已全面结束,能基本满足医疗卫生应急需求。村民积极参与改居、改厨、改厕,到2017年5月全村共举办星级农家乐31家,可同时满足300人住宿、500人就餐。在农户广泛开展“七个一”工程,即每家农户有“一张领袖像、一张八仙桌、一副对联,一组老照片、一份家训、一个修路故事、一份村规民约”,实现了“家家都是陈列馆,人人都是讲解员”的目标。XX村辖7个村民小组,176户673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349人,于2016年底已整村脱贫,其中:2014年、2015年共脱贫57户;2016年脱贫39户,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00元,全村整体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脱贫目标。为巩固脱贫成果,2017年通过流转农户土地,种植辣椒、西瓜、水果黄瓜、樱桃蕃茄等多种蔬菜150余亩,发展苹果桃、金果梨、空心李等水果200余亩,发展药材100余亩;按照“党员带农家乐,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