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口岸经济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对外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桥梁,做大做强口岸经济,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对河南深化制度型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河南加快推进口岸建设,但由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还面临一些瓶颈。河南应发挥口岸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培育开放发展新动能。优化口岸产业体系,打造口岸经济强劲引擎产业兴则经济兴,口岸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口岸经济发展水平。河南口岸产业发展还存在规模偏小、结构单一水平不高等问题,应根据口岸特色,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产业,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支持有条件的口岸按程序申请建设指定监管场地,加快建设一批进口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水果、植物种苗等集散分拨中心。依托中国(郑州)国际大宗商品产业园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打造一批集网上信息发布、交易支付、商品体验展示、物流售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跨区域商品交易平台。推动省内跨境电商综试区协同联动发展,引育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和服务商,支持跨境电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延伸跨境电商产业链。鼓励各地发展适合跨境电商的特色产业,在重点国家、重点市场建设出口产品公共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壮大出口型跨境电商。支持口岸结合本地优势产业,发展贸易加工型、劳动力密集型、特色资源加工型、保税加工型、国际产能合作型等产业。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智能装备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支持周口、信阳、开封依托口岸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粮油加工、船舶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大力发展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支持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加快落实QFLP试点工作,创新金融服务,发展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离岸金融等特色金融。高标准建设郑州新国际会展中心,打造集展览展示、会议酒店、休闲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智慧型会展城。积极引育文化创意、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等新兴外向型服务业。推动平台动能释放,培育口岸经济核心支撑对外开放平台是口岸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和核心区,发展口岸经济离不开开放平台的支撑。河南开放平台还存在数量不多、能级不强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开放带动效应。河南仅有5个综合保税区,在全国综保区中数量占比不足1/30,2022年出口额位于中国综合保税区前100名、40名的分别仅有2个、1个。河南应将口岸和综保区、保税物流中心、产业园区等开放平台联动发展,深化制度型开放,释放新动能。打造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功能性口岸体系,着力加快口岸开放平台向全省延伸,增强口岸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加强与各地枢纽合作,与内陆口岸城市联手建设国际物流平台,共同打造“无水港”,与各沿海港口和沿边口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或成立合资公司。加强综合保税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放平台的联动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政策联动、产业互促,将自贸试验区改革措施率先在各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在综合保税区建设辐射全省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进口商品分拨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创新平台,以高能级平台带动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强口岸配套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形成“口岸+园区+产业+特色服务”的多元发展格局。提升口岸经营主体发展能级,支持水运、航空口岸和铁路场站经营主体拓展经营服务范围,打造形成“口岸运营+通道运营+市场运营+服务管理”的综合性口岸运营主体。引导岸地有机融合,增强口岸经济后劲活力口岸是腹地城市的经济增长点,腹地城市是口岸向外发展的空间增长极,与所在腹地城市有机融合是口岸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增强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河南口岸与腹地之间经济互动支撑作用不强,对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吸引聚集不足,对本地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大,应统筹考虑口岸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围绕开放型经济发展科学谋划政策规划、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等,实现“以港兴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