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建设一支优秀教师队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切看望慰问、致信问候祝贺人民教师。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我们要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望和嘱托,努力建设一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总书记将教师置于“本”与“源”之位,充分表明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这与一代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中华民族历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依靠教师言传身教、释疑解惑、甘为人梯、成化天下。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1985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每年的9月10日被定为教师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加重视教育,更加关心教师,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极大鼓舞和激励着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遵循教书育人和教师成长规律,长远谋划、科学布局、稳步推进,有力推动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努力成为培养好学生的好老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教师的崇高使命和责任。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育的质量,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在一系列考察、讲话、批示中对优秀教师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思政课教师六种素养”等要求,表达对培养优秀教师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对做一名好老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經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做一名合格的“经师”,教授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所谓“水之积也不,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精通专业知识,具备“经师”授业、解惑的基本业务素质。同时,教师要努力成为弘道、树人的“人师”。“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要做解答学生人生困惑、现实困惑的引路人,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才有责任。教书育人靠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三尺讲台的默默坚守,靠的是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着追求。选择做一名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付出和奉献,要真心热爱学生,热爱这份职业,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教师要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教师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要加强自身修养,言传身教、诲人不倦,躬身践行、胜似千言。汉代扬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做为学、为事、为人的典范。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