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进程及启示【提要】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逐渐积累形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完整体系。总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对于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在百年辉煌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长期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经济发展历史及现状,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根本方法和主要理论,指导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和建设问题的理论认识和凝聚升华的过程,其重要理论成果为推动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导,为当代中国及世界的马克思主义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的科学理论,以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作为其形成的标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来解剖资本主义经济,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联合起来共同剥削工人阶级,不断榨取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并且资本主义社会是随着其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而不断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客观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上科学证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指明了未来方向。在马克思恩格斯开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和理论家继承他们的科学思想,根据实践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化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了科学的经济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在于,无产阶级可以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能够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生产将以所有人富裕为目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也预见到,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物质生产不能满足社会全部需要,应当把按劳分配作为分配生活资料的基本原则,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1]。按照唯物史观所强调的,公民的权利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及社会的文化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阶段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其他所有制和分配方式的存在和发展,不能推行超越历史发展条件和违背社会规律的理想化发展。这些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时就提出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使其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基本国情和特殊阶段的结合,也是和当代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任务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化、时代化的理论产物,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时代特色。二、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主要历程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四个历史阶段,每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都取得显著进展和重大理论成果,在实践中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以新民主主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