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党课讲稿】意识形态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意识形态风险是无形的、隐蔽的“软刀子”,关系到国家政治与文化安全、党的执政安全和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当前,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的加剧、国内社会的思想观念多元化以及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扁平化,不断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现阶段意识形态建设虽总体向好,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是复杂多变的,历时性的国内社会转型及共时性的国际格局调整都不断改变着其生态现状。因此,需要打造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安全网、保障网,构建起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新时代既定目标的达成提供精神支撑。一、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一)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系统的灵魂和关键,而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与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话语权与主导权。(二)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是巩固党的领导的现实需要政党是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其产生发展需要服务于本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的形成和认同。这不仅是政党发展的前提与思想工具,也是形成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保障。坚持和强化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有利于推进国家总体安全建设,巩固国家政权安全。(三)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社会发展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面前,我们更加需要守护好意识形态安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巩固共同思想基础以激发风险防范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保证复兴进程的如期实现。二、新时代意识形态风险现状与成因梳理新时代以来,意识形态领域从相对稳定期逐渐转变为极其活跃期,意识形态风险也频频发生。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与渗透,加之国内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意识形态安全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压力。为巩固党的执政需要,夯实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就迫切需要我们厘清当前的意识形态风险现状,梳理风险因素成因,为新时代既定目标的达成提供支撑与指引。(一)国际:境外势力的渗透愈发隐匿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凭借其现代化的先发优势,利用西式思想文化和“普世价值”不断侵蚀着我国的思想意识领域,使得一些人的政治信仰逐渐淡薄化,意识形态认同也出现游离和变异。同时,西方势力以发达的文化产业、非政府组织等作为工具,不断进行文化输出与价值输出,挫伤党和政府的形象,扭曲民众价值观念。一是西方国家频繁对我国经济制度进行攻击。例如通过制造“国企与民争利”“国企垄断”等论调,鼓吹“私有化”“去国有化”;通过曲解“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宣扬公有制企业“私有化”。二是西方外部势力对我国政治安全加以挑拨。在我国反分裂斗争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境下,西方势力妄图在我国边疆民族及港澳地区策动“颜色革命”;部分政客拉帮结伙玩弄“台湾议题”,支持台湾当局谋“独”;追捧“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歪曲和否定。特别是肆意炒作西藏新疆的民族、宗教等议题,频繁制造有关涉港问题的扭曲话语,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实施进行干扰与破坏。三是西方诋毁我国文化与价值观以扰乱主流意识形态。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新中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威胁,其对我国的文化渗透与文化侵略也呈频发、隐蔽态势。他们利用文化霸权,多渠道、多形式地将西方文化与价值体系向我国兜售渗透;借助BBC等西方媒体炮制假新闻,进行颠倒黑白的议程设置、话语塑造,不断构建意识形态偏见,遏制我国的发展。(二)国内:内在风险的愈加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发展变迁,市场社会的形成、社会阶层的分化,都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更趋多元化,增大了国家意识形态整合的难度,不利于维持国家有序发展的状态。从转型期新的社会矛盾方面来看,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阶段,社会法治体系未健全,生活环境与利益结构也在全方位变动,个体意识与自主意识不断凸显。从横向来看,社会结构分化加剧,阶层结构的多元化使得团结联合的难度增大;从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