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作风建设党课讲稿:以过硬作风护航事业高质量发展同志们:今天,我们以“机关作风建设”为主题上党课,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部署要求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全局上下提振精神、锤炼本领、担当作为的现实需要。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于我们局机关而言,作风建设不仅是党员干部的“个人修养课”,更是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政治必修课”。下面,我结合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一、深刻把握机关作风建设的政治内涵,切实增强“抓作风就是抓全局”的思想自觉作风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我们要从政治高度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检验。(一)作风建设是践行“国之大者”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从历史维度看,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管党治党的“先手棋”:延安整风运动涤荡思想尘埃,推动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中央八项规定十年磨剑,刹住了许多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许多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从现实维度看,当前我们正处于推进*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机关作风直接影响政策落实效率、群众满意度和发展软实力。只有以过硬作风把“国之大者”扛在肩上,才能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本部门落地生根。(二)作风建设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纽带。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机关作为联系群众的“第一窗口”,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关乎群众对党的信任。近年来,我们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但也要清醒看到,个别干部仍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重留痕、轻实效”等问题。这些“微腐败”“软钉子”,看似是小事,实则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损害的是党的执政根基。(三)作风建设是锻造过硬队伍的重要抓手。机关干部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作风状态决定工作质效。从近年来系统内通报的典型案例看,作风不严不实往往是干部违纪违法的“前奏曲”。只有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才能让干部在严格约束中增强纪律意识,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能力本领,真正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机关铁军。二、清醒认识当前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坚决破除“作风建设无所谓”的错误认知近年来,全局上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作风顽疾”。结合日常调研、督查反馈和群众反映,主要表现为“五不”:(一)思想认识“不深”,存在“过关”心态。部分干部对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抓一阵、松一阵”就行。有的把作风建设当“软任务”,满足于开会传达、文件转发,缺乏具体抓手;有的存在“老好人”思想,对身边不良风气不愿管、不敢管,甚至随波逐流。(二)担当作为“不力”,存在“躺平”倾向。有的干部“怕”字当头,遇到矛盾绕着走,对复杂问题“推拖绕”;有的“混”字当先,工作标准低,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缺乏“争第一、创一流”的劲头;有的“等”字挂帅,习惯“按部就班”,对上级未明确、惯例未覆盖的事项“不愿创新、不敢突破”。(三)服务群众“不亲”,存在“官气”作怪。有的干部“机关本位”思想严重,下基层调研“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不了解群众真实需求;有的对群众诉求“打太极”,能办的事找借口拖延,该协调的事“踢皮球”,甚至把“按程序办”异化为“踢皮球”的托辞。(四)纪律规矩“不严”,存在“侥幸”心理。个别干部对纪律规定“心中无戒”,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刷手机”“聊闲天”;有的对制度执行“打折扣”,该请示的不请示、该报备的不报备;极个别干部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搞“吃拿卡要”,触碰纪律红线。(五)能力本领“不足”,存在“本领恐慌”。有的干部知识储备跟不上形势发展,对新政策、新要求“一知半解”;有的业务能力“原地踏步”,面对复杂问题“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