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跨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2021年9月,国务院批复实施《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黑龙江省需紧密结合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认识和科学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积极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和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跨境产业发展中找寻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使其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紧紧围绕“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的发展定位,从跨境产业发展区域的选择、跨境产能合作产业的拓展以及跨境产业发展模式的打造等各个方面,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層次的对外开放,打造黑龙江省对外开放新前沿,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一、黑龙江省跨境产业发展基础出台多项支持跨境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的发展目标,支持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跨合区)加快建设发展,把跨合区建设成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的先行区和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跨境产业合作基地。黑龙江省相继编制实施了《黑龙江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黑龙江面向欧亚物流枢纽区建设规划》,出台《黑龙江省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的贯彻落实意见》《支持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等支持跨境产业发展的政策。跨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黑龙江省从“十三五”时期就开始部署和推进对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为跨境产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格局提供基础和支撑。黑河公路大桥、同江铁路大桥相继合龙,黑河跨黑龙江索道正加快建设,东宁界河桥建桥协定正式文件签署工作有序推进。中俄两国首座跨江铁路大桥——同江中俄黑龙江铁路大桥实现铺轨贯通,黑河公路口岸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中俄原油管道二线、东线天然气管道和中俄黑河天然气管道投产输气。中俄国际道路运输开放范围扩大至双方全境。自贸区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黑龙江省强化对俄科技创新合作,建设中俄睦邻友好合作示范区,高标准建设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截至到2021年7月底,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11403家,比挂牌前增长66.8%,其中新设外资企业占全省的24.1%。与此同时,自贸试验区对俄开放创新实现从点线式布局、差别化探索到连片式成果、引领式实践的跨越,大平台、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对俄边境口岸增至19个,对俄经贸合作区达到18个,互市贸易进口来源地扩展到15个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逐步加深。中车齐车集团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增加到63个,其中出口“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从22个增加到48个。与俄罗斯“滨海1号”国际交通走廊运输合作得到加强,“哈绥俄亚”陆海联运可连接日韩到达我国南方15个港口,哈欧、哈俄班列常态化运营。与俄罗斯15个州区、“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就跨境电商平台国际市场区域布局形成大量合作共识,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层智库、工商界、中小企业等多方面形成合作战线。二、“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跨境产业发展新机遇和新挑战并存黑龙江省跨境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一是我国经济增势强劲。我国是全球首个从新冠疫情中复苏的主要经济体,工厂和消费者活动恢复到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水平。我国经济发展实力的增强,以及工业、科技发展形成的强大自我成长能力,已经大于外界可以施加的遏制力,使黑龙江省跨境产业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实力。二是政府加大支持跨境产业发展力度。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就沿边开放作出的重要决策,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边(跨)合区提升发展水平,打造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和平台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时期,国家将加大支持边(跨)合区发展力度,明确边(跨)合区的开放发展路径,并给出具体利好政策。这为黑龙江省开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RCEP与《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提供新机遇。2020年11月15日,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