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城市社区开展分类治理的实施意见社区是城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XX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类型社区,各类社区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全面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扎实推进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全省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市建设,现就在城市社区(本实施意见所称城市社区为街道管辖社区和县政府驻地的城镇社区)开展分类治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市委七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将城市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宜居的生活优势,提升对各类人才和资源要素的集聚力,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基本原则——突出党建引领,固本强基。加强党对社区治理工作的领导,确保社区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突出主要形态,科学分类。根据社区居民住房形态、历史沿革、居民结构等主要特征确定类型。——突出需求导向,靶向施策。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作为社区分类治理的突破口,切实解决好群众家门口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紧扣不同类型城市社区治理中重难点问题,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不断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突出政府负责,公众参与。政府履行社区治理主导职责,加强对社区治理的政策支持、财力物力保障和能力建设指导,加强对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建设的指导规范。坚持依靠居民群众、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突出科技支撑,改革创新。整合社区现有各类服务资源,通过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手段,为社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彰显中国科技城社区治理特色。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基层立足自身实际,创新社区治理的发展思路和推进举措。(三)工作目标。2021年3月底,城市社区分类全部完成,厘清每类社区治理短板弱项;到2021年底,全市城市社区分类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力争每类社区基本形成一套较为务实管用的治理办法;到2025年,城市社区分类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城市社区治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二、科学划分城市社区类型根据城市社区的主要形态,城市社区基本分为以下六种类型。1.商品住宅型社区:主要是指以商品住宅小区为主形成的社区。2.商圈楼宇型社区:主要是指辖区内商圈市场、商务楼宇、商业综合体较多,楼宇经济较为活跃的社区。3.老旧院落型社区:主要是指辖区内房屋建筑陈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缺乏、物业服务管理较为滞后的社区。4.国有企业改制型社区:主要是指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职工居住较为集中形成的社区。5.单位集中型社区:主要是指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较多的社区。6.城乡融合型社区:主要是指处在城市建成区与郊区乡村接壤地带,在共同地域基础上由市民、农民、外来流动人口等构成的社会共同生活体。包括村改居社区、拆迁安置社区等。各地应结合上述六种基本类型,立足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动态划分社区类型。三、明确靶向施策重点方向在深入推进社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实基础性根本性工作基础上,突出不同类型社区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实化治理成效。(一)商品住宅型社区以“和美宜居”为治理目标,坚持以优化物业管理服务为主线,拓宽居民参与治理途径,逐步破除邻里关系陌生化现象。1.理顺治理主体关系。进一步理顺社区党组织与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厘清社区各类主体的权责边界。建立多方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定期交流通报情况、研究解决问题。2.加强小区支部建设。大力推进商(居)住小区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选优配强小区党组织书记,突出发挥小区党组织在治理中的政治功能。茬次推进小区党务、业委会事务、物业服务人服务“三公开”。3.优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