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马克思劳动者发展思想的逻辑机理与当代价值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建设工程中,“劳动者全面发展权论”发展创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到了学界的支持和认同。这一理论认为,物质以及各种非物质领域的生产劳动能造就全面发展的劳动力,劳动者追求全面发展是一种权利。[1]遵循此思想逻辑,本文试理清马克思劳动者发展权理论,讨论发展型劳动关系的特征,拓展劳动者发展权益内涵,以期为用法治手段推动劳动者全面发展取得实质性进步提供思想材料和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劳动者发展思想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扩大生产思想、生存和发展资料思想、发展需要思想、人的解放思想等方面。弄清楚这些思想的发展意蕴,需要从马克思劳动力再生产理论、消费资料类型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及人的本质理论中找出劳动力发展的思想渊源。这些基础理论的创新,对于深入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积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起点逻辑:物质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是人的发展的前提马克思研究人的发展是从两种再生产理论开始的。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是发展物质生产力,唯此,人才有发展的自由和空间,并且人类要实现发展,还要有相当数量的生命存在,因为“劳动力只是作为活的个体的能力存在”,[2](p.198)这些生命要具有劳动能力,要组成一定的生产系统,能通过劳动创造出各种必备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一)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充分和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在物质不断地生产和再生产的基础之上,一切民族注定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3](p.145)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人不是生产出自己某一种规定性,而是生产出自己的全面性,在这里,“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4](p.137)如果没有生产力这种发展和目的的改变,极端贫穷将会普遍化,人会“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5](p.538)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如何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有三个方面途径。第一,先前的生产力历史地造就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和财富。马克思指出,过去的统治阶级总是“肆无忌惮地迫使人类去为生产而生产”,[2](p.683)创造的财富和物质条件成为未来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财富是人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当财富不再用旧的尺度来衡量时,财富的增长将成为衡量“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新尺度。[4](p.137)第二,生产力的发展消除了分工,造就了能力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指出,未来社会人们共同地有计划地经营工业,需要“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能够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5](p.688)并“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5](p.689)第三,生产力的发展造就了新的经济制度。马克思揭示,物质的发展“创造出了新的经济制度的要素,它同时给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切生产者个人的全面发展以极大的推动”。[6](p.465)新制度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全体成员要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规模发展到能满足所有人需要的水平,杜绝为了满足一小部分的需要而牺牲另一部分人利益的状况。[5](p.689)(二)劳动力萎缩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社会常态与前一时期相比较,劳动力再生产在优势、劣势、等同条件下,存在扩大再生产、萎缩再生产、简单再生产的不同区分。对于劳动力简单再生产,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所有者今天进行了劳动,他必须明天也能够在同样的精力和健康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过程”,[2](p.199)在劳动力因损耗、死亡而不得不退出市场情况下,至少需“同样数目的新劳动力来补充”,[2](p.199)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需要“工人的这种不断再生产或永久化”。[2](p.659)如果生活资料不能够使劳动者个体在同样的生活状况下维持自己,劳动力就会出现萎缩状况。萎缩再生产不能超过一定限度,“超过这一点,损耗便以几何级数的增加,同时劳动力再生产和发挥作用的一切正常条件就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