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长征精神的育人价值及路径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想更好地发挥长征精神的育人功能,就要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与表现形式,深挖并探究长征精神的价值及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传承、弘扬长征精神,分析长征精神的融入价值,发挥其蕴含的丰富育人价值,使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夺取革命胜利途中孕育的长征精神得到传承和弘扬,为新时代大学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精神上的“营养剂”,常学常新,入脑入心,切实使祖国新一代奋进者补足精神之钙、赓续精神血脉、挺起精神脊梁。一、长征精神的内涵及表现形式(一)长征精神的内涵长征精神是在党领导中国军民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竭的精神资源,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加需要赋予长征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会议上明确指出,长征不仅被认为是一场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伟大历史性远征,也被认为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中国共产党唤醒民众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的伟大远征,是中国共产党开创革命新局走向胜利的伟大远征[1],同时从五个角度高度凝练、总结了长征精神的深层内涵:长征精神的核心是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长征精神的宝贵品质是顽强拼搏、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独立自主;长征精神的精髓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长征精神的表征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互相友爱;长征精神的宗旨是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长征精神得到了新的诠释、传承和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长征精神超越时空限制释放出强大的精神动力,促进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长征精神的思想引领价值得到升华。最初的长征精神仅为鼓励红军战士坚定革命理想信念,顺利完成万里长征。新时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长征精神的思想引領作用得到了传承与升华,成为了丰富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力量源泉。最初的长征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教育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二)长征精神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长征精神的表现形式愈加丰富多彩,从而使长征精神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1.长征精神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和文学作品。长征精神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聚,而长征精神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长征精神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产生,伟大的长征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现实基础层面推动长征精神的生成[2]。长征精神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将思想的萌芽以文化载体的形式具像表现,以中华民族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文化底蕴,在长征开始的这一阶段主要以文化活动、文学作品为代表,如为鼓舞红军士气、为红军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所作的《红军两大主力会合歌》《红军舞》《雪山行》《长征》等红色作品。还有毛泽东等领导在长征途中,结合环境、战况、心理变化等创作的许多反应长征途中激动人心、紧张激烈的战况,以及一系列描述红军战士不怕远征难、藐视困难、磅礴大气的诗词。2.长征途中的会议精神和纪律制度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跨越千山万水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不仅克服了种种行动上、条件上的困难,更克服了思想上的困难和障碍。一系列会议精神、条例、纪律、制度等在此过程中形成,体现着长征精神的具象和表征。以会议为例,在长征途中,以遵义会议最为关键。党领导人民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开拓了一条独特的符合当时国情的长征路。以纪律为例,在长征途中,被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无往不胜的经验总结。红四军在闽西转战期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被作为宣传语写在永定县坎市裕源店商铺墙上,这成为最早以文字体现此纪律的记载。3.长征革命遗址及纪念场所。长征革命遗址包括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