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迈上乡村振兴路——党的十八大以来XX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综述这十年,XX10个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现行标准下9636户2990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4.2万亩,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9%下降至0,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成绩的背后,是XX十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XX人民牢记嘱托、勇担使命,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之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攻坚奋战、群众脱贫奔小康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区坚持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性战役、底线性任务、标志性指标,攻克突出问题,加快补齐短板,打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组合拳”,全区“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全面解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抓好产业和就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才能真正帮助群众摆脱贫困。袁驿镇清顺村二组由于地势偏远、山高坡陡、产业薄弱,于2017年被认定为区级贫困组。这些年来,该村通了自来水,水质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保证了当地村民全天生活用水需求;再加上道路得到硬化,柑橘、辣椒等支柱产业兴起,村民们的收入随之增加,村集体也实现了从“贫困组”到“产业组”的华丽变身。产业旺,则农民富。我区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增收致富的根本,健全完善“3+3+X”扶贫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粮猪菜”三大保供产业,提质增效“柚竹渔”三大特色效益产业,扶持贫困村、贫困组、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增收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主导产业,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增收项目,并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致富。稳就业,则底气足。我区把就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实招”“硬招”迭出,“扶智”“扶技”并行。通过“点对点”包车服务、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举措,让贫困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迎来稳稳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经过持续攻坚,我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二、加压奋进、乡村“蝶变”换新颜从灰头土脸的矿山村,到如今在绿水青山间吃上“旅游饭”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竹山镇猎神村“蝶变新生”,旧貌换新颜。“从头到脚是灰尘,一看就是猎神人。”曾经,当地村民利用土法造纸,开采后山的石膏矿。虽说“石头经济”让这个小山村一时红火,但管当前还是管长远,要“钱袋”还是要后代,成为猎神村每个村民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唯有转型发展才有“出路”!猎神村“两委”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竹资源优势,集中精力做好“生态+”文章,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才是“正路”。后来,猎神村先后关闭了村内5座石膏矿,并划定生态保护区,加强矿区生态修复。开展塌陷、滑坡和河道整治,改造低效竹林,同时聚力打造乡村小微湿地,积极推进矿山遗址文化挖掘,并利用闲置农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民宿,打造了猎神居、猎神三巷等,成功让竹林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实现了竹山变金山的美丽“蝶变”。昔日羊肠小道,如今成为宽阔的康庄大道;昔日破旧的危房,如今重建成为安全舒适的家;昔日灰头土脸的偏远♘山村,如今蜕变成风景宜人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在XX的广袤乡村,一个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现实。三、接续奋斗、巩固成果促振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为党的好干部,第一书记抱着必胜的决心,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让一个个贫困村落旧貌换新颜。眼下,又一批优秀党员干部响应号召、牢记嘱托,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在XX各地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与当地村民心连心、手牵手、肩并肩,强组织、兴产业、优治理、促振兴,为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新生力量……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XX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六大工程”,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