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实践历程、基本经验与发展指向“意识形态话语权主要指在社会思潮中,争夺民心、决定社会舆论走向等方面的能力”〔1〕,是“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力’和人民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利’的统一”〔2〕。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3〕46。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党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完善了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深入分析总结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基本经验,对于强化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开创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实践历程马克思指出:“如果從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4〕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攸关党的前途命运、攸关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国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经历了发端与积累、确立与巩固、调适与发展、创新与完善的实践历程,其科学内涵、核心内容、价值意蕴一以贯之且一脉相承。(一)革命话语: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发端与积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面临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工人阶级自觉性不高、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袭等严峻现实挑战。党首先从解决自身问题入手,从党的一大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到党的二大明确提出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再到党的三大提出“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5〕,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发端。党的四大在对党内“左”倾和右倾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加强党对工农、青年团等群众组织及国民党等政治团体的领导问题,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进一步提出了“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6〕,标志着党认识到宣传教育和舆论动员的重要性。古田会议历史性地总结了党自诞生之日起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解决了一系列关乎中国共产党发展和红军建设的根本问题。1945年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进一步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体现为全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空前坚定,对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空前拥护。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为灵魂的毛泽东思想是革命话语权建构的突出成果。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立足生存、斗争与党的自身建设实际,扎根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毫不讳言自己的政治主张,坚持大力宣传并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党的思想和政策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使中国共产党的话语权和舆论影响力不断积累强化,使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初具规模。(二)建设话语: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确立与巩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任务重心由领导人民进行武装斗争转变为进行经济建设、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国家首先对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分子队伍进行了改造,逐步推进了从知识界到文艺界、科技界、党政机关、宗教界的思想改造。为了增强人民对新生政权的政治认同,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围绕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新阶段,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及其内生动力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和科学总结。党的八大的召开是影响这一时期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重要事件,党的八大总章特别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地位,指出“党在自己的活动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密切结合的原则”〔7〕,这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提供了重要指导。(三)改革话语: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调适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开启了全新的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根本方向的基础上,大力促进思想解放以服务于改革开放这一时代主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经济、政治等领域面临全面调整、快速恢复的紧迫任务。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实际情况,及时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