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改革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球“双领先”,发展改革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创新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面对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和经济运行新情况新特点,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注重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特别是面对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及时作出“六稳”部署,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政策框架更趋成熟。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发挥年度计划宏观引导作用,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适时及时出台和实施跨周期或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做好宏观政策预研储备和政策评估,强化宏观政策统筹协调,宏观经济部门会商等机制作用有效发挥,妥善化解外部冲击影响,保持经济大盘稳定。宏观调控目标体系持续优化。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五年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中,注重从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优化指标体系,发挥预期性指标的导向作用,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国土绿化面积、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指标,更好体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经济实力实现大幅跃升。在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作用下,我们战胜各种困难挑战,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2013年至2021年的9年间,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6.5%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连续多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4%提升到18%以上,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差距显著缩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6300美元提升至2021年的12551美元,已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9年来累计1.3亿人,即使在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的情况下,近两年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仍超过1100万人。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贸易规模从2012年的3.8万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超过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2021年底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我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日益凸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逐步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发经费投入规模稳居世界第二,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2.79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76%,研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12年的1.91%提升到2021年的2.44%;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比2012年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