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汇报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高基层服务水平,更好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年来,**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权责统一、协同高效、运转有序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实现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双提升”。一、高位统筹,一幅蓝图绘到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县乡两级财政按照“专款专用、足额保障”经费的要求,加强对乡镇行政执法阵地、装备、技术和能力建设方面的投入,确保在硬件建设方面统一达到“五个一”标准(一处办公场所,一台执法车辆,一批执法装备、一套监控系统,一个指挥平台)。三是强化分步实施。由推进改革领导小组牵头,全面摸查情况、找准问题、了解改革意愿,梳理列出事项、问题清单,制定好改革“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筛定各方面条件适中的乡镇作为改革示范创建点,集中乡镇、部门优势力量,高质量建“硬件”,高标准配“软件”,高频次指导服务,全力打造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示范标杆;坚持边改革边修正边总结,推行“一乡镇一办法”,点对点指导各乡镇逐步全面达到示范创建标准。二、高点谋划,一张清单管权责。一是分步赋权。出台《**县赋予乡镇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目录(第一批)》,将《湖南省赋予乡镇(街道)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指导目录》中规定的52项中的37项赋予乡镇,另将指导目录外,点多面广、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禁捕禁钓执法和殡葬监管执法2项权限统一赋予乡镇。已赋予乡镇的权限,由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文旅广新、林业、水利、民政、交通、住建等9个委托赋权部门分别和各乡镇签订委托协议书,依法依规履行委托程序。凡已委托赋予乡镇的权限,县直行政机关不再行使。二是分类指导。成立**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定期议事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赋权事项目录,合理界定县乡权责,负责统筹指导、综合协调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避免出现多头交叉执法、重复检查、执法空档。指导乡镇结合县级下放的权力清单和本地实际,综合制定本乡镇的《综合行政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同时公开职权、责任依据和执法程序、监督途径等。三是分工协作。出台《关于强化县直部门派驻乡镇机构属地管理的实施方案》,强化派驻机构属地管理原则,将县直派驻机构人员绩效考核奖金以及乡镇工作补贴交由乡镇统一发放。加大乡镇对派驻机构在日常管理、干部调配、考核考评等方面的话语权,形成统一指挥协调的刚性机制,促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职责与职权同步。三、高度整合,一支队伍管执法。一是集中权责。以《乡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以及县赋权清单为依据,指导乡镇将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相对分离,厘清基层治理审批、执法、服务的界限,确定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职能职责,将游离在各办(中心)的执法事项全部集中至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真正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二是集中力量。统筹全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编制资源,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行“有编即补、满编运行”,保障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岗位持证人员不少于10人。督导乡镇选派精兵良将充实到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实行专编专岗,集中办公,明确入列执法队员不再从事原承担的审批和事务性工作,人员异动需报县委编办审核备案;乡镇再另行确定1名正式法制审查员和2名后备人员。三是集中培训。制定《**县2021-2023年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规划》,采取线上线下集中培训、派员到县司法局和县直执法部门跟班学习、县直行政单位执法骨干定期派驻乡镇指导的方式,确保每年度全员轮训2次以上,加速乡镇执法人才培养进程。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培训班3期,共培训1100余人次。四、高效协同,一套制度管运行。实行制度建管“全县一盘棋”,打造“1+N”模式。“1”,即一个方案。出台《**县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对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实施步骤、组织纪律等作出了具体要求。“N”,即配套制度。制定出台《执法大队工作职责》等9个内部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