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为鉴守初心清风护农润乡村——参加全县深化作风建设精神警示教育会议心得体会X月X日,全县深化作风建设精神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议召开。张鹏程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直抵人心,警示教育片《破“茧”除“网”》中那些因思想防线失守、在小节小事上失管,最终坠入深渊的惨痛案例,以及通报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违纪事实,如同一剂猛药、一记重锤,令人警醒、发人深省。作为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我深感责任千钧。农业农村部门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任,项目多、资金大、政策广,直接面对基层群众,是廉政风险易发高发的重点领域。此次警示教育,是对全局干部职工思想灵魂的一次深刻洗礼,更是对我们规范行使涉农项目审批权、惠农资金分配权、产业政策扶持权、农业执法权的一次严肃警示。结合某某“三农”工作实际,谈三点深切体会。一、警钟长鸣,筑牢思想根基,让廉洁之种厚植“三农”沃土警示教育片揭示的“破网”轨迹,通报案例中当事人从心存侥幸到肆无忌惮的堕落过程,深刻印证了“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这一朴素道理。张书记强调的“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对于掌管着农业项目资金、惠农补贴发放、集体“三资”监管、产业政策扶持等职权的农业农村干部而言,具有极强的现实紧迫性和针对性。深刻认识涉农领域腐败的严重危害。“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涉农资金是农民的“保命钱”、“致富钱”,涉农项目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发生在农业农村领域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直接侵害农民切身利益扭曲强农惠农政策初衷,破坏农村社会公平正义,侵蚀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某某作为农业县,正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打造“豆腐之乡”、“杨梅之乡”等特色产业品牌(如火龙果、蓝莓等),项目资金密集投入(如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强镇、集体经济扶持等),我们更须时刻保持警惕,深刻认识到一粒“贪欲之种”足以毁掉一片“希望田野”,必须以“零容忍”态度严防“微腐败”啃食群众获得感。将纪律规矩作为服务“三农”的“生命线”。必须把作风建设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清醒认识到,任何在农业项目申报审批中“打招呼”、“递条子”,在惠农补贴发放中虚报冒领、优亲厚友、吃拿卡要,在农业执法中搞选择性执法、人情执法、以罚代管,在产业扶持政策落实中搞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的行为,都是对党纪国法的严重践踏,是对农民兄弟的背弃。要时刻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算清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自由账、健康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汲取乡土文化中的清廉养分。某某乡村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要结合“清廉云南”某某实践,挖掘乡土文化中蕴含的诚信、勤劳、节俭、公道等廉洁元素。可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田间地头,感受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体悟“粒粒皆辛苦”的深意;在农业项目实施中倡导“阳光操作、公平公正”的“沃土”理念;将廉洁要求融入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乡风文明建设,打造具有某某“三农”特色的廉政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兴农护农环境。二、刀刃向内,聚焦“三农”风险,让整治利剑直指要害顽疾会议强调“动真碰硬抓好检视整治”。农业农村部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结合行业特点和某某实际,聚焦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来一次彻底的“农情体检”和“廉政排雷”。精准排查农业农村领域廉政风险隐患。对照警示教育案例,重点检视我局在以下方面可能存在的“病灶”:惠农补贴资金管理环节:是否存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养殖业保险补贴等发放过程中审核把关不严、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是否存在“一卡通”管理不规范、发放不及时不到位?涉农项目申报实施环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如“一县一业”豆腐/杨梅产业扶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项目申报、评审、立项、验收、资金拨付过程中,是否存在暗箱操作、围标串标?是否存在利用职权指定或暗示工程承包方、物资供应商?是否存在在项目验收、资金拨付中索要好处、收受财物?是否存在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