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战略布局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又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提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世界近代以来的现代化潮流中,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跋涉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的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的现代化相比较,是建立在中华文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始于西方,西方在很长时间内成为现代化的主导。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与西方现代化相对应的现代化。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这表明了党领导的现代化是独立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一是在中华文明基础之上的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代化从文明来源看,是在西方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成果,但起根基作用、支柱作用的是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不同的文明基础塑造了不同类型的现代化。二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代化从制度形态看是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1983年6月,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是从根本上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之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举,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这就深刻揭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区别。中国式现代化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相比较,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第一个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二战结束后兴起的社会主义阵营,也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仍然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其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相比较,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规律,同时是现代化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相比较,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在现代化的潮流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推动力量。由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原因,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追求中步履艰难。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创新发展,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从本国国情出发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的根本之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同样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目标、方向、道路、原则、内涵等,起着决定性支配性作用。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