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坚持党的领导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由此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正式迈向“深入推进”新征程。在建设进程中,高校应全面加强党对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全过程,以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精准聚焦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突出重点、聚焦难点,保持战略定力,强化历史耐力,激发创新创造潜力,坚持守正创新、久久为功,以党的全面领导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关键词]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站在第二个百年征程的新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正式迈向“深入推进”的新发展阶段,各大学肩负着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此,各大学应进一步强化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全过程,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胸怀“国之大者”,聚焦主责、主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应当切实增强对党和国家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重大战略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强化历史耐力、激发创新创造潜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自信和强国自信。[2]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高质量发展,一是要精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的理论意义,坚持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的根本任务、建设使命、建设目标三大“驱动要素”,从而形成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新征程的方法论体系。二是要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重点攻关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全面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改革创新,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的办学优势,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三是要充分发挥大学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提供政治保障、组织保障、思想保障、资源保障和人力保障,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形成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坚持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的理论意义(一)党的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国家高等教育內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由“统筹推进”迈向“深入推进”的关键所在。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遵循,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为深入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二)党的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提供强力组织保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