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市“门责制”改革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门前三包”提质增效,我市选取xx区xx路、xx路、xx路3条道路,试点推行“门责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实施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对此市城市管理局进行了专题调研。一、推进情况(一)加强与商户沟通。通过发放商户明白纸,签订自治公约表,推动门责制改革内容家喻户晓、人人遵循,构建共管共治的良好格局。建立一户一档基础台账,大力引导市民自觉落实“门责制”相关要求,积极参与街容日常管理。建立商户微信自治群,组织商户开展自查、互查,安排专人进驻自治组织,同时建设线下商户自治驿站方便议事和活动开展。(二)整治市容秩序。对商业综合体、超市、农贸市场、学校周边、各大广场、沿街路段等区域进行全方位执法巡查,积极做好出店占道经营、乱停乱放非机动车、占道堆物等整改工作,督促各商户严格落实门前管理责任制,维护市容环境整洁有序。(三)凝聚治理合力。联合市市场监督局、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住建局开展户外广告整治、规范停车秩序整治、落实门责主体消防安全责任、加强公共设施维护提升,以协调联动消除管理盲区,提升管理合力。(四)拓宽监督手段。推行“一店一码”智管,全面摸排沿街单位经营业态、行业归类、责任人等各类管理要素,集成二维码设置门责制告示牌,实现群众扫码即可办事。制定沿街商户“门责制”负面清单,实施动态化管理打分,结合“街长制”将街道社区及相关单位纳入考核评价主体,评选孟山路老凤祥银楼店等五星级商户,颁发“文明商户”等荣誉。完善执法岗亭功能,接入智慧管理系统授权路段实时监控,对门责区域的车辆停放和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和预警,提高监管效率。二、存在问题(一)群众参与主动性不高。自治联盟共管和商户个体自管是“门责制”的一大创新举措,当前社区居民参与门前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不高,缺乏对辖区问题的及时反馈和意见收集,门前环境和卫生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市容市貌和居民生活质量。(二)执法监督数字化不完善。“门责制”管理涉及的商户基础信息采集、二维码查阅信息还有大量基础数据要广泛收集、系统梳理和核查补充;在技术手段上,需进一步配齐配强城市智慧监管系统相关设备,拓宽车辆停放、暴露垃圾、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智能抓拍的监控范围。(三)协同推进力度不大。门前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仅凭城市管理部门加强监管难以形成一个囊括所有细枝末节的全面管理,需要理顺各部门关系,厘清责任,强化配合,将“门前责任制”这张大网织密织细,协同推进。三、对策建议(一)增强服务理念,提升治理能力。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和“马路办公”工作模式,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落实“街长联动”工作机制,对门责区域实施全覆盖巡查,及时发现、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全面整合部门、商户监控摄像头等智慧监管资源,充分发挥智慧城管平台机制,强化数字监管,加快实现门责区域智能视频监控全覆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二)发动群众参与,激发自治活力。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市民、商户等通过自治联盟、志愿服务等活动载体参与自治,提升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以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加强与居民、商户的沟通,充分征求商户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并及时给予回馈。强化星级评比的结果应用,通过示范引领增加沿街商户、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满意度。(三)完善管理机制,推进综合治理。建立门前三包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制定合理的协同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和联动,提高业务交流与协调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工作联动。建立健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完善门责制管理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四)推进全市覆盖,抓好常态长效。不断扩大范围,拓宽全市“门责制”管理规范覆盖面,严格按照“门责制”责任分解,落细落实各项门前管理要求,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门前管理网格,整体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宜商、宜业、宜居的市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