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共同富裕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逻辑及实践路径[摘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堵点在于劳动力市场流动不顺畅、土地市场不统一导致生产要素不能在市场上进行有效配置,不利于促进分配公平。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方向;积极建设有为政府,提高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能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畅通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制度保障。[关键词]全国统一大市场;共同富裕;建设逻辑;实践路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为过去十年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之一;同时,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从当前世界形势看,新冠肺炎疫情、局部地区冲突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广泛且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在此背景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效利用我国大市场的稀缺资源优势,补齐市场短板,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22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目标是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这些要求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因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现实紧迫性。当前,学界对于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共同富裕的关联性研究成果数量不多,主要探讨的问题如下。一是肯定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价值。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彰显共同富裕的全体人民性、区域总体性、内容全面性,对于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发展不平衡有着重要意義:有助于突出政府有为引领供给创新;有助于推动城乡有机融合、市场有序竞争;有助于全社会形成实现共同富裕强大合力。二是提出建设统一大市场的策略与路径。着力解决现有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立破并举建设良性循环大市场基调;让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经济圈协同稳步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新生产格局、新分配格局、新流通格局、新消费格局,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提升分配效能、促进供需平衡。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通过推动信息平台互通共享,通过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提高商品服务供给能力,通过构建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等路径推进共同富裕。[1]本文旨在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促进共同富裕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逻辑、主要堵点和实践路径。一、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一)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坚持效率和公平的原则统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坚持的原则和路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共同富裕也应以此为遵循。1.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共同富裕都坚持效率和公平的原则统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首先强调经济效率,而共同富裕重点追求公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效率和公平兼顾。效率和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的公平没有任何意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目标是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主要目的是提升市场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因而更加重视效率的提升。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基本保证,没有公平的效率是不持久且不可持续的,而共同富裕更注重的正是公平。效率能促进公平的发展,公平也能促进效率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2]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注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