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区县公立医院加强党的建设探索与实践报告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县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党领导的卫生健康战线的主力军。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决定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明确要求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切实提升公立医院党建水平,以加强党的建设,有力保障公立医院严格履行公益使命,保障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加强党对公立医院领导的迫切需要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党联系人民、服务群众、守护健康的重要窗口。区县公立医院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部分,肩负着人民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和区域疑难杂症的救治工作,是贯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大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迫切需要公立医院加强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公立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就要求党建与业务工作进行深度融合,以高水平党建工作推动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档升级。通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引领医务工作者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同时,公立医院改革、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等国家要求,在强化党的领导背景下,可以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保障公立医院充分履行公益职责的迫切需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民健康观的理论内核,立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语境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我们党以人民的健康为出发点,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保障人民享有幸福安康生活的重要战略构想。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有利于发挥公立医院作为民生领域重要服务供给作用,有利于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有利于彰显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和制度优势,有利于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区县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不足《意见》颁布实施后,公立医院各基层党组织在认知层面已形成加强党的建设的高度共识,但在实践维度上,围绕中心工作推进党建创新的路径建构仍待深化,实操层面的策略供给尚显不足。当前工作中,对业务与党建的协同发展仍存在认知偏差,部分党组织将业务工作界定为“硬性考核指标”,而将党建工作归入“弹性任务范畴”尚未完全形成“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的良性互动格局。特别是支部设在科室上后,大多数党支部书记由科室主任兼任,作为业务专家,大量时间用于繁重的临床业务工作,对党建工作用力过少,对党建工作的认知还停留在抓好“三会一课”、抓好党员教育、开展规定的党务活动等一般任务上,对涉及科室改革发展的问题和难题思考不深,推动不足,无法有效落实党建工作的各项要求。同时,由于个别单位专职党务工作者配备不足,缺乏对基层党支部的指导、检查和培训,未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相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不足。党建考核指标和考核机制不健全当前,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考核体系主要基于支部台账、会议记录等过程性资料,对实质性工作成效的考核覆盖不足,考核维度与方法体系的多元化程度不足。此类考核机制下,考核结果的区分度与诊断性价值有限,难以有效反映不同党组织的工作质效差异。在考核指标制定上,大多以定性指标为主,量化指标很少,一些指标制定得不合理不规范,导致考核量化程度较低。同时,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结果运用机制尚待完善,考核结果与应用环节存在割裂现象。“考用脱节”的现实困境导致考核结果的激励效能难以有效释放,制约了党建考核对各项工作的传导效应。党建工作创新不足、吸引力不强公立医院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重点依然停留在“党委安排、支部贯彻、党员学习”的模式中,存在党建形式固化、缺乏实效性的问题。并且基层党组织生活形式比较单调,缺乏创新,难以跳脱出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没有结合医疗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