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半月谈评论汇编(10篇)目录1.“扔车事件”明显违法却引争议,为什么?..............22.让完整社区成为幸福生活的港湾................................53.捍卫拒绝强制“刷脸”的自由....................................94.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125.让“终身从业禁止令”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的“防火墙”..............................................................................186.让湿地成为城市亮丽“名片”..................................207.更好挖掘古籍的当代价值..........................................228.家长应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校园矛盾?..................259.乐见更多构建学习型社会新尝试..............................2810.建设“双师型”队伍夯实职教基础........................31“扔车事件”明显违法却引争议,为什么?2022-11-27近期,福建福州一业主将违规占用车位者的车辆扔进河里的视频引发舆论关注。视频中,该业主林某某表示由于长时间联系不上占用车位者,便雇了叉车将占位车“扔进河里”,并称“我赔得起”。目前,该业主及叉车司机已被相关部门处理,案件仍在进一步审理中。事件之所以引发舆论热议,是该业主用“率性而为”的解决方式,为自己出了气,得到了不少看客的共鸣。当然,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他人财物的损毁,更污染了河道环境,尽管该业主是“有理”的一方,采取“扔车”的处理手段则涉嫌违法,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扔车事件”引发不少舆论共鸣,排除一些舆论场的“看热闹不嫌事大”者外,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公众对基层民生治理存在短板的担忧。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维权成本问题。单就占车位问题而言,当前不少城市已经推出类似“一键挪车”的便民服务,确实化解了部分占位挪车难的问题。然而也应看到,具体处理过程中,多是官方“搭台”,再由涉事方自行沟通以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的维权成本如时间、沟通成本等,仍需维权者自行承担。顺利解决还好,如若遇特殊情况没能得到迅速、妥善解决,遵循规则的维权者多半只能“哑巴吃黄连”,自认倒霉,反倒“吃了亏”。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不仅是停车,一些如邻居扰民、乱扔垃圾、违规占据公共空间等情形同样是介于道德与法律边界的民生关切,但由于缺乏相对有效的规制,往往是受侵害者跑东跑西还难以解决问题,“费力不讨好”。实际处理中,反而是“镇楼器”等“反击神器”成了护身法宝,讲道理、循规蹈矩者还被称为“太老实”。久而久之,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造成矛盾累积,还有损行政部门公信力。应该看到,民生类问题小、碎、杂,却直接关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直接影响着公共秩序的运行,更需相关部门持续跟进、做细做实,降低维权人的维权成本。特别是面对不守规矩、不接受调解或阳奉阴违、拒不执行者,应出台相应措施,一方面要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畅通的维权渠道,另一方面要出台合理的约束性管制措施,建立惩罚措施,让侵权人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有序则安,无序则乱。实现基层民生领域的善治,需要时间的积累,也需要规则制约,当然更需要每一位社会参与者遵循基本的公共义务。俗语说,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其实,守护好自己的公德心,更好地遵循公共秩序,就是与人与己最有效的方便。a让完整社区成为幸福生活的港湾2022-11-27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不仅需要相对完善的社区公共设施和服务,还要注重由社区到街道、区域乃至城市治理的分工衔接社区作为群众共同生活空间,是居民对一个地方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直接的纽带。提升社区服务设施的便利度、生活环境的舒适度,有助于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功能,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完整社区,是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