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共同富裕实现路径论析提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是以社会主义性质为前提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富裕。消灭两极分化、依靠制度优势与共同奋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区域协同进步、坚持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还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索维尔陷阱”“福利陷阱”“塔西陀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发展陷阱,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全新范式。历经百年探索,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特别强调:“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021年8月17日,他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以此为发展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战略谋划和全力奋进。因此,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探究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洞悉还需避免的发展陷阱,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一、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共同富裕绝不会重走“大锅饭”老路,更不意味着“劫富济贫”,而是一个积极探索公平正义、努力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合理化共同富裕过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充分认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的基本内涵,对于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一)共同富裕是以“社会主义性质”为前提的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有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从整体来看,共同富裕和党的宗旨以及社会主义性质是相通的,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明确提出的战略目标。邓小平在1985年8月23日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明确提出:“中国的改革也好,开放也好,都是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能跟贫穷画等号,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性就是坚持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当今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历史条件,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我们党推动社会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有迹可循的。新时代条件下的共同富裕,有着更多、更高的条件和标准。我们党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并不是想一步看一步,而是结合每一阶段的现实条件和历史社会背景进行了相应的抉择和决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体现和实践印证。诚然,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性质为前提,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制度基础和强大动力,才能在循序渐进中满足全体人民更高质量的生活需求。(二)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全体人民”共同的富裕为前提的,强调“全体”体现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