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优秀青年代表发言:争做无愧于心的“韩明”式干部春运的火车站永远人头攒动,不同的是起点和终点,相同的是那一份团圆的急切和欢欣。到站回家,一切都还是老样子,爸爸熟练接过我的行李,妈妈搂着我开始谈天说地,仿佛我还是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我不能永远长不大,爸妈却仿佛越来越年轻,也开始赶时髦,提出要全家一起去看张艺谋导演的贺岁片《第二十条》。我原本只是陪爸妈图个开心,看完后却新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部普及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电影,笑点与泪点并存,闪耀着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光辉,对于成为一名公务员不到两年的我,更是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公职人员?“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是电影中多次出现的经典台词。法律所蕴含和发扬的是每一位民众希望获得的公平正义,但现实中却难免好人付出代价、善人受到委屈,以及深陷琐碎现实被磨平棱角、逐渐向现实低头的无奈。和电影中的韩明检察官一样,我们也是每天为工作忙得焦头烂额,因为孩子升学委曲求全,因为情感危机吵吵闹闹,仿佛那些热血铮铮的誓言,只是一条平淡推进的河流中偶然泛起的涟漪,在触手可及的琐碎现实面前不值一提。但是,看得见的不用去相信,看不见的才要去相信。公平正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早已根植于民众心中的朴素正义感和是非观念,是法律所要维护的目标,更是每一位被人民群众赋予权力的公职人员应当时刻牢记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大学时代的韩明为了伸张正义,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分配,多年之后,为了唤醒第二十条这个“沉睡条款”,依旧可以顶住领导同事和被害人的巨大压力,扭转裁决走向。法不向不法让步,就是不能让一己之私颠倒黑白,不能因现实的无奈而扭曲善恶。这个世界从来不会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好,我们到底要把怎样的世界交到下一代手里?我想,对于公职人员来说,便是在一地鸡毛中坚守理想信念,紧绷法律这根弦,审慎使用手中的权力,做到依法用权、公正用权。“法律的权威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法律要超越民众的偏见,也要倾听民众的呼声。正当防卫是曾经的“沉睡条款”,涉及的案件及证据比较复杂,大量的流水线作业导致职业倦怠,再加上“以前的案件都是这么定的”,法律就变成了冰冷的逻辑,就会让好人寒心、弱者受伤、失了公道。案牍劳形的公职人员,但凡愿意如韩明一般,去接触和了解那位受尽折磨、恐吓乃至跳楼自杀的聋哑妈妈,去思考如何回答在学校制止霸凌反被立案的孩子的疑问“如果法律没错,那是谁的错”,内心深处那柔软的角落都会被触动。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而是公道自在人心。守护民心就是守护法律的底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一名公职人员,只要心怀对人民深厚的感情,脚沾泥土、心有苍生,就会对肩上的职责充满敬畏。基层锻炼期间,村中仓库起火,我第一次走近火灾现场,劲风猎猎、浓烟漫天,消防队员疲惫的身影穿梭在摇摇欲坠的钢架板房之间,让我意识到火灾是对每一个普通家庭的致命打击,守护民众安全是每一位基层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暴雪来袭、大雪封路,谁不愿意在寒风刺骨的早晨多睡会,但亲眼所见雪地里艰难前进的车流、深一脚浅一脚出门上班买菜的村民,心中第一次不再对漫天飞雪产生美好的期待。公职人员理应走出办公室、走进千家万户,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仅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能真正获得人民拥护,祖国的各项建设都能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成现实。“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有时候,仅有理想信念和为民公心还不够,还需要锐意创新的理念和勇气。案子原来是这么办的,现有就仍要这样办吗?在电影的原型于欢案和昆山龙哥案发生之前,第二十条一直被错误理解和适用,效仿过去的案例指导现在的办案,只能是一错再错,与民心背道而驰。此外,法律还具有滞后性,有些在制定之初是行得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不适合当下的使用环境,与时代脱节。此时,更需要发挥司法的能动性,立足于当下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演变的新趋势,不拘泥于旧有成文立法或先例,对法律进行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