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总结讲话同志们:今天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主题鲜明、内容集中、研讨深入。大家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这部权威著作,结合各自思想和工作实际,交流了学习体会,分享了思想感悟,碰撞出了思想火花,达到了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预期目的。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有理论高度,有思想深度,也有实践维度,听后很受启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部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党的领袖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思想灯塔和行动指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把学习宣传贯彻第五卷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对于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下面,结合大家的学习研讨,我再讲几点意见,作为今天的会议总结,也作为下一步深化学习、推动工作的动员。一、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在学思践悟中筑牢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首要任务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不能浅尝辄止,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能搞形式主义。第一,要深刻把握其理论原创性。第五卷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从“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场;从“两个结合”的深刻阐释,到“三个务必”的殷殷嘱托,这些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学习中,必须深刻体悟其中蕴含的强大真理力量和独特思想魅力,真正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第二,要深刻把握其历史主动性。第五卷收录的著作,时间跨度正是我国“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字里行间,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总书记作为大党大国领袖的远见卓识、战略定力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这种强大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精神,是激励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三,要深刻把握其现实指导性。第五卷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锐利思想武器。书中关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文化自信、民生福祉、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论述,为我们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从书中找思路、找答案、找方法,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实际能力。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知行合一中开创工作新局衡量学习成效,最终要看是否能够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把学习贯彻第五卷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同本地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第一,聚焦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在书中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深邃思考和战略擘画。我们地处XX地区,生态资源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认真落实好“XX巡查交接机制”和生态保护“123”工作机制,确保山常绿、水常清、空气常新。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持续深化“XX生态银行”、XX零碳产业、XX特色农业碳汇等机制创新,探索更多“点绿成金”的有效路径,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在中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