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农村固体废弃物产生及资源化利用情况调研报告[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各种场合强调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XX省“十四五”“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X政发[2021]34号)指出:到2025年,我省农村农膜回收率保持在80%以上,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然而,前些年政府对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人力投入都还远远不够,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农村固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课题组调查结果表明,我省农村固废呈现治理体系不完善,固废处理技术落后,资源化利用存在技术短板等特点。今后我们可以从加大农村固废立法、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农村固废收集转运体系,实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回收可利用资源,调动企业参与农村固废处理积极性,调动村民参与环保事业,选派大学生到村工作,提高村民环境保护素养等方面着手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农村固废基本情况目前,我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农村固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我省农村固废主要包括畜禽粪便、秸秆、农膜、农药化肥包装品、尾菜、果袋、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等,和农村生活固废厨余类、灰土类、粪便类、橡塑类、金属类、纸类、玻璃类、陶瓷类、竹木类、纺织类等,以及其它固废如农村工业固废,向农村转运的城市固废等。其中,农业生产废弃物(包括人畜排泄物、农作物秸秆)与农村生活垃圾是我省农村固废的主要组成部分,整体呈现分散性、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难度大,严重威胁着我省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在农村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露天焚烧较为常见,释放的有毒气体及粉尘颗粒物,易引发中毒及雾霾天气;其余部分大多就地填埋或堆置,产生的渗滤液随地表径流扩散,严重污染周围水体、土壤、作物等。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施用、农膜残留会直接降低土壤渗透性和有机质含量,使土壤贫瘠,导致作物减产,同时污染地下水,加大水土流失风险。开展资源化处理能实现农村固废由“污染源”向“资源”转变,减缓不当处理方式对环境带来的危害。课题组于对XX市、XX市、XX市下辖9个行政村展开调查,主要涉及农村固体废弃物产生种类、数量,资源化利用率等指标的数量统计,涉及固废产生时间长度为1年。二、我省农村固废产生、资源化利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主要问题1.农村固废收集体系不完善我省一些农村居住村民多,产生的农村固废种类多、数量大。加之,村民没有意识到农村固废会污染环境,也没有树立环保理念,养成随意丢农村固废的习惯。一些市县乡镇对农村固废收集不重视,没有科学合理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垃圾池、垃圾桶配套不齐全,且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也没有及时通知垃圾收集车运输。调查表明,XX市一些边山峪口贫困村,上级单位安排的垃圾运输车隔几周才到村一次,甚至是1~2月一次。导致农村固废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严重污染农村人居环境。2.农村固废处理技术落后目前,县城的垃圾处理手段只能延伸到乡镇一级,因为耗时耗力耗资金,不能在农村大规榄实施利用。例如一些拉圾处理设施,大型垃圾收集运输车等。而一些资源化技术也只能在工厂里实施,可是这些工厂却无法在农村建设,目前,我省农村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主要有填理、焚烧以及循环利用三种方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3.农村固废资源化利用率低、资源化利用存在技术短板据实地走访调查统计,我省农业生产中畜禽养殖排泄物、农作物秸秆和村民目常生活垃圾构成农村固体废弃物主体。据访问村民得知,在XX市X县村民选择秸秆还田是最为普遍的方式。因为技术有限,作物秋收之后,村民们选择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而在一些冷凉地区,如XX、XX、XX等地,热量条件不足是限制秸秆还田腐熟的主要因素,严重限制了秸秆的全量还田,而他们将秸秆用来饲喂牛、羊,经过牲畜代谢,转为粪便,再将粪便发醇沤肥还围,循环利用,固废资源化率整体偏低。(二)我省固废资源化利用率偏低的原国分析1.好氧维肥是农业生产中畜禽养殖排泄物处理的主要方式,堆肥工艺在载国的应用历史悠久,然面目前关于堆肥的研究成果众多,但大都集中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