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建筑施工领域2025年第四季度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组织召开全市建筑施工领域第三季度质量安全工作例会,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前三季度的工作,深刻分析当前我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并对第四季度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刚才,相关部门通报了第三季度全市质量安全大检查的情况,内容翔实,问题点得准,提出的要求也很具体,希望大家务必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时至今日,2025年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当前正值项目建设的“黄金期”,同时又叠加了年底前的“抢工期”,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异常活跃。然而,越是任务繁重、临近收官,安全生产的风险挑战就越是突出。近期,从全国部分地区反映的情况来看,房屋市政工程领域的安全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呈现令人担忧的上升趋势。这警示我们,建筑施工领域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容不得丝毫的麻痹与懈怠。各企业、各项目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安全生产的“螺丝钉”拧得更紧、更牢。一、回顾过去,正视现实: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住建系统和各建筑业企业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大局,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强化日常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了平稳可控。尤其是在第三季度的质量安全大检查中,我们看到多数企业能够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现场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平稳的背后暗流涌动,成绩的背后隐患犹存。我们必须用最严苛的眼光审视自身,用最清醒的头脑分析问题,绝不能因为暂时的平稳而产生任何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通过第三季度的大检查和日常监督情况来看,当前我市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第一,思想认识的“高压线”架得不够牢固。一些企业和项目负责人存在明显的“上紧下松”现象。安全生产的责任压力在逐级传导中层层递减,到了项目一线、到了班组,往往就变成了“口号震天响,落实轻飘飘”。有的管理者认为,安全生产是老生常谈,产生了厌倦情绪和疲劳心态;有的项目负责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工程进度,对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甚至默许、纵容违章作业;还有的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习惯性违章操作,把“安全第一”当成了耳旁风。这种思想上的“跑冒滴漏”,是滋生事故隐患最危险的温床。第二,现场管理的“责任链”拧得不够紧实。“最后一米”的问题依然突出。会议精神和制度要求,往往在传达落实的过程中走了样、变了形。例如,在第三季度检查中,我们发现有的项目,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得很好,专家论证也通过了,但现场施工却完全是“两张皮”,并未严格按照方案执行。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高风险作业点上,管理存在明显漏洞。高处坠落、模板坍塌、起重机械伤害依然是事故发生的主要类型,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现场管理还不够精细、不够深入。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班前安全教育缺失,旁站监理不到位等现象屡见不鲜,责任链条在现场执行层面出现了断裂。第三,隐患排查的“闭环网”织得不够周密。从数据上看,第三季度全市累计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数量不少,整改率也达到了xx%以上,但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风险。一方面,排查出的隐患是否全面、是否深入?是否存在“灯下黑”,重大风险隐患被当作一般隐患处理?另一方面,那看似微不足道的未完成整改的x%,恰恰可能是导致“万一”发生的“一”。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隐患在整改后反复出现,“屡改屡犯”的问题说明我们的整改没有触及根源,没有形成有效的闭环管理。从“发现隐患”到“消除隐患”,这个过程必须是完整的、彻底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第四,专业能力的“基本功”练得不够扎实。建筑行业技术更新快,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然而,我们一些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技能提升却没有跟上。就以本次会议专门安排培训的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为例,其安全技术标准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但在检查中仍发现,部分项目的搭设、验收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