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悟政治。始终将政治能力作为“第一能力”,对上级党委的重大战略布局、重大决策部署,必须第一时间深入学习、反复研究、吃透精神,找准切入点,确保每项工作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谋划工作工作考虑政治要求,开展活动考虑政治影响,处理问题考虑政治后果,在起草每一份讲话、每一份文件时,均从政治的高度、全局角度看待问题。到基层挂职后,让我体会到,年轻干部要多到艰苦岗位、基层一线去锻炼,接地气、经风雨、见世面,在摸排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接地气。在党办工作,我经常参与政策制定,自诩“政策通”,但在基层实践中却屡屡碰壁。有次面对村民关于土地流转的激烈争论,我照搬上级文件答复,结果引发质疑,这让我意识到,闭门造车的决策无异于“空中楼阁”。到基层后,我坚持“深实细准效”,走遍全镇19个村队,摸实情、查实况、探真需,为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从“闭门想”到“出门访”,让我懂得,只有把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才能听到真话、察到实情、出得实招、求得实效。破难题。机关工作侧重程序规范,而基层工作需要解决难题。面对所在乡镇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的突出问题,经过实地考察、全方位地形地貌勘察,提出施工方将建筑垃圾倾倒入镇区老砖场天然矿坑后进行覆土的思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将矿坑变成了可利用土地。从“堵”到“疏”,让我体会到,改革攻坚既要讲政策原则,更要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始终做到守正创新。办实事。到基层后,我牵头建立“民生台账”,推动解决9件民生实事,特别是今年发生旱情时,面对一个牧业村6000亩地连续一周未浇水的急难问题,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报备,驻扎现场及时解决问题,实现15天新打4口井,最大限度减少旱情影响,降低群众损失。从“案头”到“地头”,让我明白,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尺。不忘初心担使命实干笃行铸成长扎根乡村沃土,厚植为民情怀。刚到市委组织部工作时,主要负责“访惠聚”驻村工作,在村里实地调研时,体会到了“纸上政策”与“田间实践”的距离,我带着“摸清家底、解决难题”的目标,走遍驻村点的80余户困难家庭,拜群众为师,在实践中学习,了解群众所需,真正明白了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岗位实干,锤炼担当本领。2020年我来到X镇担任副镇长,角色转变让我出现了本领恐慌。我逐一走访全镇重点场所和生产经营企业,对生产设备、消防设施、操作流程逐项了解研究,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自己。面对孤寡老人因户口本丢失办不了低保的难题,我积极对接有关部门单位,协调优化办事流程,大爷对我竖起来大拇指。看似常规的隐患排查、便民服务让我逐渐认识到,为民服务就是要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创新制度机制,探寻减负路径。任市委编办副主任后,参与乡镇履职清单编制时,常听到干部抱怨“像陀螺般不停转”。我们借鉴35个乡镇试点经验,经“三上三下”征求意见,形成“三张清单”。清单实施后,优化后的便民服务事项流程获得群众称赞,让我懂得为民服务,就是要牢固树立改革为民的鲜明导向。扛起发展重任,续写为民新篇。2025年7月以来,我转任至贝乡,为精确掌握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我用了40天走遍全乡9个村和6个企业,并逐户走访“脱贫户”“监测户”征求乡“十五五”规划意见建议,谋划民生服务项目,获得群众一致认可,让我更加坚定,为民服务就是倾听群众的每一个声音,解决每一个问题。坚守初心使命在实干中绽放青春扎根基层践初心,以实干筑根基。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基层是成长的“练兵场”,更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2019年,我以自治区选调生的身份踏上基层征程,在X县X镇的五年间主动认领党建、党政、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多项重点工作,还肩负起临街社区党支部书记的重任。在走街串巷摸排民情时,在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时,在统筹社区疫情防控守护群众安全时,我始终以“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一次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过程中,坚定了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信念。勇闯难关开新局,以坚韧破困境。到X市工作后,我努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