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在区应急管理局专题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这次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局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到,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会公报虽然篇幅不长,但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全会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对我们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面,结合我区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我讲三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同学习探讨。一、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全会的战略考量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博大精深,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不能停留在表面,必须深入思考、融会贯通,准确把握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和深远考量,自觉把应急管理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首先,要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安全发展的时代内涵。全会公报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五五”时期的核心主题和首要任务加以强调。何为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绝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从更本质上来说是安全的发展。没有安全,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已经取得的成果也可能毁于一旦。这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应急管理不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刹车片”,而是不可或缺的“安全带”和“稳定器”。全局同志必须彻底摒弃“重发展、轻安全”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安全是发展前提、发展是安全保障”的理念。在*区推进产业升级、城市更新、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主动介入、靠前服务,将安全风险评估作为前置条件,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确保*区的发展是健康可持续、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质量发展。其次,要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全局维度,深刻认识应急管理的战略定位。全会公报再次强调了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四中全会部署“十五五”规划,更是将这一要求具体化、实践化。这标志着党中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格局。应急管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安全生产监督和抢险救灾的范畴。它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社会大局稳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因此,我们的工作视野要更加开阔,工作格局要更加宏大。不能仅仅满足于“就事故抓事故”,而是要站在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战略高度,审视和谋划*区的应急管理工作,将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作为核心任务,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再次,要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深刻认识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会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前景。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然拥有一流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回顾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的历程,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实现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变革。面向“十五五”,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提速升级。这意味着我们的理念、制度、装备、技术和人才都要向现代化标准看齐。要积极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深度应用于风险监测、预警发布、指挥调度、救援实战等各个环节,推动应急管理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智能型”转变,为*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安全保障。二、筑牢安全发展根基,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综合能力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关键在于落实。必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