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银川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27日在银川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银川市市长:赵旭辉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1年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统领,紧盯“一高三化”目标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勇担使命,笃定实干,经济运行稳步恢复、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四五”开局良好。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一)先行区建设起步有力。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建设先行区示范市,“五区”建设和“五权”改革强力推进。科学编制《银川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制定各类专项规划、工作方案44个,建立“一案两单”工作推进机制,出台支持先行区建设一揽子政策,率先在全国立法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排污权、用水权、土地权、山林权、碳排放权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完成首单排污权二级市场交易、首笔大宗碳配额交易、首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拍卖入市,用水权交易533万立方米、葡萄酒产业用地确权登记3652亩、完成碳配额交易170万吨,形成了一批创新性、示范性成果。(二)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三新”产业集聚发展,中环、蓝思等新材料领域国际知名企业落户银川,鑫晶盛3500吨工业蓝宝石、隆基光伏15GW单晶硅棒和切片等45个项目建成投产,中环50GW太阳能级单晶硅等134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宝丰储能电池全产业链等29个项目签约落地。蒙牛4500吨高端液态奶项目加快建设,新增奶牛5万头。获批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试区,新增酿酒葡萄面积1.6万亩。“三新”产业占全市制造业产值比重达44%以上。获评首批“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高效单晶电池及组件制备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32家。(三)改革开放活力迸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涉企执法检查登记备案等“五项制度”,46项优化营商环境做法被推广全国,新增市场主体5.1万户。蝉联“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晓鸣股份成功上市,凯添燃气登陆北交所。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成功举办(承办)2021“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第五届中阿博览会、跨境电商高峰论坛、智慧城市峰会。“13+1”陆海新通道专列首发,中欧班列、卡车班列常态化运行,宁夏首单跨境电商B2B出口货物离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85%。(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聚焦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建立分区管控体系。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强力整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4%。第一再生水厂等项目建成投运,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建成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70个,黄河银川段水质稳定保持II类进出。修复治理矿山和退化草原2.5万亩,完成营造林15万亩,新增建成区绿化面积125万平方米。镇北堡镇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五)城乡品质不断提升。积极回应市民关切,着力解决“马路拉链”、交通拥堵、停车难停车贵、城市内涝等问题。新改扩建市政道路28条、慢行绿道65公里,优化交通组织192处。市区平均拥堵指数由1.65下降至1.38,“畅行银川”品牌叫响全区。新增停车泊位1.5万个,推行30分钟免费停车、商业场所包月停车等举措,上班族停车费减少50%。整治城市积水点17处,城市海绵化面积达到24.6%。坚持“市有典型、县有标杆、乡有示范、村有亮点”,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高标准小城镇3个、美丽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