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头,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天,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必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以更加务实的思想和行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作为信仰灵魂。中国共产党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旗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虽然我们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但“三农”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必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只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正确方向指引和坚强精神支柱。一方面,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并运用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既统筹兼顾、整体谋划,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重要方面,把中央的要求和地方实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先位置,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作为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建党百余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勇于作为,领导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乡村振兴是党的初心使命在“三农”工作中的集中体现,也是党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一方面,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持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主动深入农户、倾听民意、服务群众,在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方面做好示范引领,团结带领广大农民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在实干担当中践行初心和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作为精神武器。不畏牺牲、敢于斗争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顽强斗志和优良作风,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李保国、黄文秀、黄诗燕等1800多名同志牺牲在扶贫一线,用生命和奉献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底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前进路上必将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遭遇更多险关与硬仗。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继续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沉下心来、俯下身去,深耕农村、深入群众,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在风险挑战面前要始终保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昂扬斗志,甘洒热血、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勇克难关,敢于同脱离群众、侵害群众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中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政治品格。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担当。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靠的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的绝对忠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源于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