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培养”强化治理人才支撑新宾县地处辽宁省抚顺市东部山区,辖15个乡(镇)、181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人,党员1.7万余人,其中农村党员8200余人。为解决乡村缺人才的难题,2019年年初,新宾县在长期探索的基础上,深化实施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即“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两年多以来,全县新时代“三向培养”对象达1244人,发展致富产业1244个,解决就业岗位3769个。在新一届村“两委”成员中,有新时代“三向培养”对象804人,占83%。一、精心谋划部署,把选拔高质量“三向培养”对象摆在突出位置(一)强化组织,全面部署将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写进全县委工作报告,纳入县委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同研究、同部署,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成立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领导小组,县委书记担任组长,靠前指挥、统一调度,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二)划分阶段,梯次推进新宾县县委按照从低到高的培养目标,将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个培养阶段。其中,初级阶段即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中级阶段即培养成村书记、村主任或产业带头人;高级阶段即进一步培养成乡村振兴领军人物。制订《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阶梯培养流程》,明确新时代“三向培养”对象选拔条件、程序和标准,建立“联系一批、选拔一批、巩固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长效机制。(三)包村到人,强化督导将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纳入乡村两级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和实绩考核内容,作为基层班子及成员评先创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各乡镇党委建立包村到人机制,履行对村党组织推荐选拔“三向培养”对象的督导责任,落实联系帮扶工作要求,对擅自简化程序、降低选拔标准的一律推翻重来。对经研判后确实不适合继续培养的一律及时淘汰,严把“三向培养”对象入口关、质量关,推动形成严密的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截至目前,全县新时代“三向培养”对象队伍逐步发展到1244人,其中初级培养对象953人,中级培养对象265人,高级培养对象26人。长期外出、年龄偏大、不积极参加学习培训的51人被淘汰。二、破解困境,做好“三向培养”工程“前半篇”文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党员是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的主要培养对象,但这些人大部分在外务工或经商,导致对象人选数量不足。为此,新宾县开展“雁归巢”行动,激励引导这些“走出去”的青壮年劳动力和党员返乡创业做好“三向培养”工程“前半篇”文章。(一)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据库。了解农村外出人员身份类别、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家庭状况、工作现状、技能特长、创业意向等基本情况,为引导农村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奠定基础。目前,全县已建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据库,共记录3308人的基本情况。(二)分类管理跟踪安排各乡镇党委书记和班子成员通过拨打电话、上门走访等方式,与外出人员建立联系,掌握重点对象的思想状态、工作动向、创业打算等情况,按照确定返乡创业、有意向返乡创业、未明确态度、无返乡创业打算等不同类型,建立分类管理台账,将在外地已经有产业基础、具备能力、返乡意愿浓厚或返乡创业需要政策支持的人员作为重点“回引”对象,提高回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筛选重点“回引”对象299人,其中有132人返乡创业,经考察,73人被纳为新时代“三向培养”对象。(三)加强宣传引导采取实地探访、电话交流、微信互动、返乡座谈、典型引路等多种方式,主动、经常、灵活地与外出务工人员保持联系;通过“老人说”“亲属说”,帮忙算算“经济账”“亲情账”,引导农村外出人员树立“归根”意识和回报意识;制作“归雁圆梦”系列宣传片3期,宣传家乡发展变化、特色项目前景、创业扶持政策等,营造良好舆论导向,激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四)厚植创业土壤优先帮助符合条件的“雁归巢”人员协调惠农贷和创业贴息贷款等金融政策,帮助协调解决用地、用水、用电问题;针对有条件、无项目的“雁归巢”人员,依托现有特色产业项目和创业典型,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