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联户”新形式,党建赋能“好光景”——明村镇现河村党委明村镇现河村在新村融合后把党员管理作为新村规范运行抓手,持续开展“党员三联”模式,即通过“1+1”或“1+N”等方式,把160名党员与1063户群众结成联户帮扶对子,把联民生、联发展、联稳定作为联户工作主要内容,让党员在联系群众中强化服务引领,做到了队伍强、党委强,增强了村庄治理效能。同时现河村发展以“党组织+合作社+党员+农户”大棚种植形式,以党员帮带农户,形成以泡椒、西瓜等农作物种植为主导产业,以高产高效农业种植业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增收。一、动因现河村由7个自然村融合组成,由于历史原因及资源情况不同,导致各个村庄发展情况不一,村庄党员凝聚力不强,村集体经济增收能力强弱不一,带动村民致富能力不强。为了做好村庄融合后新村规范运行,增强新村党员凝聚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发展“党组织+合作社+党员+村民”的高效种植业,为村集体增收注入活力,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增收。二、做法(一)抓联户做引领现河村改进“党员联户”方式,在村庄实行“党员三联”模式,通过“1+1”或“1+N”等方式,把联民生、联发展、联稳定作为联户工作主要内容,让党员在联系群众中强化服务引领,助力村庄发展。一是丰富联户方式。该村90余名年富力强的党员,党员根据自己的年龄、在村居住的位置、从事行业等情况,以户为单位,联系农户,服务农户,多的7户,少的4户,并做好服务工作,同时重点联系生活困难户、种植、养殖专业户等,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现河村着眼于提升村民自治工作水平,推进村庄民生实事建设,建立形成了“党委定调子、党员抓落实、村民作监督”的工作机制,强化党员责任,确保民生实事落地。比如对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民生实事资金筹集工作,全部通过党员联户工作来落实,党员不仅要在第一时间带头交款,还要做好联户群众的思想工作,对个别不愿配合工作的群众,联户党员则承担“连带责任”,直到工作任务完成。近年来,该村围绕村庄路面硬化、绿化以及安装净化水设备和修建排水沟等工作,先后向群众筹集资金58万余元,户均筹集4900余元,无一户群众拖交、不交。二是丰富联户内容。联户工作中,党员主要负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上级党组织有关文件精神;听取联系户的意见和建议,并向村党组织转达;了解联系农户的思想、生活和生产状况,帮助维护联系户的正当权益;联系农户自觉清理门前环境卫生,督促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河村在开展各项工作时,首先依照“五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法,将村“两委”班子确定的议事内容进行讨论提议,通过责任分解,将工作责任划分到每一名联户党员身上。联户党员在确定各自的任务后,通过走访发动,带领联户群众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由点到面的村级工作体系。在发展以大棚西瓜和樱桃西红柿为主导产业高效农业之初,为打消群众疑虑,村党委成立青岛先科果蔬专业合作社,确定了“党员带头做、党员联户帮”的工作思路,组织13名年富力强、思路活跃的党员干部建设实验大棚,先引、先试、先种,积累经验。实验成功后,党委组织20名党员骨干,与发展大棚种植的农户结成帮扶联系对子,特别是把6名有技术、会管理的党员与7名困难户结成对子重点帮扶,助推群众发展。到目前,全村共发展冬暖式大棚18个,春棚170个,面积633亩,大拱棚400亩,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033亩,占耕地面积的68%。同时为解决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党支部采取党员联户联销办法,先后建立党群联销网点4个,党员群众合力闯市场,一举破解了“难卖”问题。为发挥品牌优势,兰科网格又创建了“先科牌”果蔬无公害生产基地,“一村一品”将村庄打造成西瓜生产村并申请了产品无公害认证,全面提高了“兰科村”品牌的农产品质量,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拓展服务职能。创新“十户联保”模式,即以2-3个党员联户小组为单位,组织所联系农户建立安全联保机制,由党员牵头,组织联系农户轮流值班巡逻,保障联系小组内的各户人身财产安全,同时协助维护村庄稳定。通过联系方式互通、防范措施互学、治安巡逻轮值,做好责任区内的日常治安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