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⑧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重要指示学习心得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再次就作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锲而不舍落实中央⑧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性。不仅充分肯定了学习教育取得的显著成效,更对今后一个时期持续巩固和拓展成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唯有在深学细悟中提高政治站位,在持之以恒中狠抓作风落实,在标本兼治中健全制度机制,在真抓实干中检验成果,才能真正把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一、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中统一思想,在“以史为鉴警醒心”中筑牢根基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是把作风问题提升到关系全局的高度。回望历史,延安时期艰苦朴素、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凝聚起最广泛的民心民力;反观西安行辕奢靡享乐的错误作风,则在人民群众中失去了根基。历史的昭示发人深省: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必失天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作风问题仍然是关乎党的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这既是政治论断,也是实践总结。只有旗帜鲜明讲政治,才能在思想上真正把作风建设作为不可动摇的根本任务来抓;只有以史为鉴、常怀警醒,才能在内心深处把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化为自觉追求,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日常要求。二、在“久久为功抓落实”中彰显定力,在“持之以恒守正道”中凝聚合力总书记明确指出,“‘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以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决心和恒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⑧项规定精神。”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近年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得到遏制,奢靡享乐、铺张浪费被大力整治,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新的隐形变异问题仍时有发生。因此,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抓。态度上要坚决,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定力;措施上要务实,把“学、查、改”一体推进,立行立改、真改实改;目标上要明确,把优良作风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只有久久为功,才能把制度要求变成日常习惯,把作风改进化为社会风气。三、在“标本兼治重长效”中健全机制,在“系统治理提效能”中强化监督总书记要求,“要建立健全经常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机制,动真格整改整治,持续释放一抓到底、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这既是抓作风的治标之举,更是治本之策。作风问题往往表现在表面,但根子却在思想、在利益、在制度漏洞。要标本兼治,就必须既抓眼前问题的整改,又抓深层次制度的完善。监督是最有力的武器。日常监督要常态化,才能让干部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群众监督要制度化,才能真正形成外部压力;执纪问责要严格化,才能对顶风违纪者形成震慑。同时,要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坚决铲除滋生“四风”的土壤,把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一体整治。还要狠抓制度执行力,把好的制度真正落实到位,确保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唯有如此,才能在系统治理中形成闭环,让作风建设真正走上常态化、长效化的轨道。四、在“成果转化见实效”中检验成色,在“真抓实干聚力量”中开创新局总书记强调,要“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句话点明了作风建设的落脚点——不是自我约束的负担,而是干事创业的动能。优良作风是最硬的软实力,是最强的发展推力。检验作风建设成效,不能停留在文件和会议上,而要看是否真正转化为发展实绩。要看干部队伍是否敢于担当、善于作为,遇到急难险重任务能不能顶得上去;要看群众是否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获得感、满意度是否持续提升;要看政治生态是否风清气正,干部是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些,才是作风建设最有说服力的答卷。只有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把优良作风转化为治理效能,把群众满意度转化为政治成色,才能真正把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划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