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润心育桃李以爱筑魂向未来——小学德育主任在第41个教师节庆祝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金秋九月,桂香满庭,在这浸润着感恩与敬意的季节里,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第41个教师节。作为小学德育主任,每天见证着老师们用言行滋养孩子心灵、用责任守护孩子成长,也目睹着孩子们从懵懂孩童逐步养成良好品格、树立正向价值观,心中满是温暖与感动。今天,我想从“德育的温度”“育人的合力”“未来的方向”三个维度,与大家分享小学德育工作的初心、坚守与期许。一、以“德”为基,让教育浸润温暖底色小学阶段是孩子品格塑造的“黄金期”,是价值观萌芽的“关键期”。德育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点滴浸润;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春风化雨的心灵滋养。我们始终坚信,好的德育应像阳光一样,无声地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道德的滋养中,成长为“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行中有善”的小公民。过去一年,我们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德育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优化德育课程体系,以“文明礼仪”“责任担当”“爱国爱校”“感恩奉献”为核心,通过主题班会、德育课堂、国旗下讲话,让抽象的道德理念转化为孩子能理解、能践行的具体行为;我们丰富德育实践活动,借助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文化体验,通过志愿服务、劳动实践培养责任意识,让孩子在参与中感悟道德的意义,在实践中锤炼良好的品格;我们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通过心理健康课程、个别疏导、同伴互助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为良好品德的形成筑牢心理基础。我们始终坚持,用有温度的德育,为孩子的人生打下坚实的道德根基。二、以“合”为径,让家校共筑育人同心圆孩子的品德成长,从来不是学校“单打独斗”的战场,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同心协力”的旅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品德的影响,如同土壤对幼苗的滋养,深刻而持久。只有家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才能形成德育的强大合力,为孩子的成长营造最优环境。过去一年,我们始终致力于搭建家校德育协同的桥梁。我们通过“家长德育课堂”,向家长普及小学阶段孩子品德发展的特点,分享家庭德育的方法,帮助家长理解“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养成好习惯;我们创新“家校德育实践”形式,组织亲子公益活动、家庭劳动打卡、传统文化共学等,让家长与孩子在共同参与中,增进情感联结,同步提升道德认知;我们建立常态化的家校德育沟通机制,通过家长会、班级群、家访,及时反馈孩子在学校的品德表现,倾听家长在家庭德育中的困惑,共同探讨针对性的教育方案,让家校在德育目标、教育方法上达成共识。我们深知,只有家校同心彼此信任、并肩同行,才能织密德育的“防护网”,让孩子在学校与家庭的双重呵护下,坚定地走在道德成长的正途上。三、以“新”为翼,让德育紧跟时代步伐时代在发展,孩子的成长环境在变化,德育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才能更好地贴近孩子的认知特点,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传统的德育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孩子的需求,只有用创新的思维、鲜活的形式,才能让德育“活”起来,让道德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真正生根发芽。未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推动德育创新:一是丰富德育载体,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德育微课、线上德育实践活动,让德育突破时空限制,延伸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二是聚焦时代主题,将“生态文明”“科技伦理”“文化自信”等融入德育内容,让孩子在了解时代、关注社会中,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尊重孩子主体地位鼓励孩子参与德育活动设计、班级管理,让孩子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在自主体验中深化道德认知,提升道德实践能力。我们始终相信,只有紧跟时代步伐、贴近孩子需求的德育,才能真正触动孩子的心灵,引导他们在成长中坚守道德底线、追求精神高尚。各位领导、老师们、家长朋友们,德育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轰轰烈烈的掌声,只有孩子一句“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的真诚,只有家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