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建筑行业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研判报告一、2024年以来本单位意识形态领域发展态势、工作情况及成效(一)组织引领,责任压实:构建意识形态工作坚实架构1.优化领导机制。2024年伊始,本国企建筑单位及时调整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协同抓的工作体系这种架构确保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协同推进。制定并印发《本企业2024-2025年意识形态工作规划》,将意识形态工作深度融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企业建筑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仅2024年,党委会议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达8次,听取工作汇报6次,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保障。2.落实“一岗双责”。领导班子成员严格遵循“一岗双责”要求。在专注分管建筑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2024年,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分管部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调研平均每人4次,与干部职工谈心谈话累计达120人次。通过这种方式,及时、精准地掌握了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将潜在的意识形态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二)理论学习,思想铸魂:夯实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根基1.深化理论学习制度。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党委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首要内容。2024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开展学习12次,专题研讨4次,深入学习了《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重要文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等系列重要论述。这一系列学习活动显著提升了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企业建筑项目发展始终与党的政治方向保持高度一致。2.创新学习形式与强化效果。各党支部借助“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多样化地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其中,集中学习60次,个人自学时间人均每月达10小时,交流研讨20次,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辅导讲座8场,组织党员干部赴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5次。这些丰富的学习形式,推动了理论学习不断深入,增强了党员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检验学习成果,企业组织开展了理论知识测试3次,参与人数达全体党员的90%;开展学习心得交流活动5次,主题演讲比赛2次。同时,积极利用“学习强国”、企业内部网络学习平台等线上资源,拓宽学习渠道。2024年,干部职工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的平均日学习积分达到40分以上,学习活跃度较之前提高了30%。(三)舆论引导,聚焦主业:营造积极正面的舆论氛围1.强化宣传阵地建设与管理。高度重视企业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内部建筑刊物、宣传栏等宣传平台的建设与优化。2024年,官方网站发布建筑项目进展、技术创新、企业党建等各类信息500余条,微信公众号推送图文消息200余篇,编发内部刊物10期,更新宣传栏内容12次。严格执行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确保宣传内容的政治性、政策性、准确性。例如,在一次关于重大建筑项目成果的宣传报道中,经过层层审核,纠正了3处关于项目技术参数和安全指标的表述,避免了可能产生的误导。积极顺应媒体融合趋势,探索新媒体形式。制作发布短视频30个,H5页面15个,图解新闻20条,增强了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突出建筑行业宣传重点。在重要时间节点,如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月、质量月期间,精心策划系列宣传报道。2024年,共推出安全生产专题报道15篇,质量提升案例报道10篇,有效提升了企业在行业内的安全与质量形象。大力宣传企业内部的优秀建筑团队和先进个人事迹。如对在某超高层地标建筑项目中表现卓越的项目团队进行了深度报道,该报道在企业内部引起强烈反响,员工阅读量达80%以上,激发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竞争意识。针对社会关注的建筑项目环保、农民工权益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2024年,共回应社会关切问题8次,处理网络舆情5件,均得到妥善解决,维护了企业良好形象和社会稳定。(四)文化建设,凝聚力量:打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1.培育建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