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第三个历史决议与伟大建党精神在建黨百年的重要年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整个实践作出全景式的历史叙事,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三个历史决议),为我们提供了一部读懂中国共产党的生动教材。第三个历史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将伟大建党精神渗透其中。深刻学习和领会第三个历史决议,应与提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结合起来。一、第三个历史决议为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生动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个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建党精神正是由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力量而支撑的。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中,伟大建党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的♘革命精神成为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辉煌和奇迹的精神标识。政党是近代社会结成的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精神作为上层建筑的观念形态,塑造政党的政治品格,体现政党的价值取向,规定政党的担当作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的先进政党,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政党定位,对中国共产党形成什么样的精神具有决定意义。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党的性质宗旨,是社会和人民认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窗口。把握和理解当代中国道路的选择与发展,必须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刻解读其历史必然性,及其孕育在奋斗历程中并不断丰富和扩充时代内涵的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首先必须厘清其概念。在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概念正式提出之前,党在总结历史实践经验过程中,就已经提出过很多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焦裕禄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等。与这些以具体区域、事件、人物和行为进行命名不同的是,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总提炼,具有党的伟大精神的精髓涵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不是只就某个区域、某件事、某个人或莫个群体而言,而是对整个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所展现出的总体精神的揭示。由此,认识伟大建党精神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伟大建党精神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重大概念,虽是抽象概括,但却又是建立在对各种革命精神的具体凝练上。第二,伟大建党精神是贯穿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综合概念,它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就已形成,并伴随党的奋斗实践的全过程,并具有引领未来的功能。第三,伟大建党精神是具有源头地位的起始概念,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中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都以其为发端。第四,伟大建党精神是滋养各种革命精神的母体概念,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具有统领意义。第三个历史决议有三处直接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指出“党在革命斗争中弘扬了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然而,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又是对党的伟大精神的全面展示,第三个历史决议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画面。党的百年历史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不懈奋斗史。为真理而斗争、为理想而奋斗,贯穿于党的全部历史实践之中。自创建起,党就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的追求,把坚持共产主义作为理想的目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雨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