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四个全面”的政治担当与理论勇气〔摘要〕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尤其在治国理政方略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战略布局,是极富科学指导性的政治纲领,是极具实践性的理论武器,充分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的政治担当和理论勇气。〔关键词〕四个全面;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时代先锋。从党的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了这一根本指导原则和方针。如今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今这个时代仍然是这个时代的先锋,仍然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戴。这同样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同样是其时代先进性、群众认同性、群众实践性所决定。绝非固步自封,绝非人为主观界定。这是为什么?我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给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极大的政治担当和理论勇气。从党的十八大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的新的实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的局面,赢得了13亿中国人民的拥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这是当今世界的事实,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现实和历史再一次强有力的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是我们事业的新的设计师和政治担当的领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飞跃的继承者、开拓者。从党的十八大之后,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中寻求中国梦;再到深圳莲花山上的邓小平铜像前展示宏图大略、激发改革大潮;再到纪念“八二宪法”颁行,重申依宪执政、依法治国,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铸造法治魂;从推出“八项规定”,推动群众路线伟大实践,以上率下,言出必果,坚持生命底线和底线思维,严惩作风庸懒散,严厉打击党内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作风建设在路上。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元年,80余项重要改革基本完成,面对严峻的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的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突出矛盾,实现了经济社会稳步前进,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经济增速稳居世界前列,在主要大国和经济体中独秀一枝;外交成就上充分展示大国负责任的气魄胸怀。“一带一路”建设迅速展开,APEC会议成功举办,所有的战略主张得到认同,周边外交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迈上新台阶,同主要大国与经济体的关系在互动中稳步推进;党的从严建设出现崭新气象,各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措施正在汇聚实施,形成党风建设的新常态;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的协商民主逐步深入社会各界,逐步深入人们的心里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已步入了新常态。正是这两年多的伟大实践,诞生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崭新的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新贡献。中国共产党对战略布局问题先后有过三次权威表述,第一次是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第二次是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第三次是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即“四个全面”引领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党的战略布局正确,航向、航道明确,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航船就会乘风破浪前进。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义必须由全面深化改革来提供动力、激活力,必须由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必须由全面从严治党来提供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作风保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的提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召唤。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考察时首先提出,要协调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