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区区属国有闲置(空置)资产盘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会议,主题明确,任务具体,就是要专题研究和部署全区区属国有闲置(空置)资产盘活工作。刚才,区国资、财政等部门汇报了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坚决打赢这场国有闲置资产盘活的攻坚战,为XX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盘活国有闲置资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物质基础。盘活国有闲置资产,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附加题”,而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必须答好、答优的“必答题”。首先,盘活闲置资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双重挑战。每一分经济增长都来之不易,每一项发展资源都弥足珍贵。然而,在我们身边,却存在着一批“沉睡”的宝贵资源。据初步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名下,仍有大量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房屋、厂房等资产,仅统计在册的闲置低效房产面积就超过20万平方米,账面原值数千万元。这些资产长期闲置,不仅未能创造价值,反而持续产生维护、管理等成本,成为了财政和企业的沉重包袱。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沉睡的资产唤醒,通过出租、出售、合作开发、转型自营等多种方式,使其重新进入市场循环,就能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区产业升级、城市更新和招商引资腾挪出宝贵的物理空间,提供坚实的要素保障。可以说,盘活存量就是创造增量,激活闲置就是培育未来。其次,盘活闲置资产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内在需要。资产闲置的背后,是资源错配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一方面,大量的厂房、楼宇、土地资源被闲置,晒着太阳、吹着风,成了“静态的数字”;另一方面,许多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项目、新企业,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落地空间而望而却步,或者只能高成本外迁。这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是我们资源配置工作中的巨大浪费,也是对发展机遇的极大辜负。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打破部门、企业之间的利益壁垒和信息孤岛,站在全区发展的大局上,对所有国有资产进行统筹规划和高效调度。让需要空间的企业有地可落,让闲置的资产物尽其用,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这既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应尽之责,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必备能力。最后,盘活闲置资产是防范化解风险的现实选择。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区属国有企业的经营压力和债务风险也在逐步加大。盘活闲置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现金流收入,有效缓解资金压力,改善财务状况,降低负债水平,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和抗风险能力。这不仅关系到单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关系到全区国有经济的整体安全和地方金融的稳定。我们不能再“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必须把资产盘活作为化解存量债务、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主动作为,向存量要效益,向管理要动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区在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方面已经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比如XX村,通过整合闲置农房、改造闲置场地,发展特色民宿和乡村旅游,短短几年时间,村集体年收入就从零增长到超过60万元;又如XX镇,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和旧校舍,引入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种养殖,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还带动了上百名村民就近就业。全区范围内,通过盘活农村各类闲置资产,已累计为村集体增收超过1000万元。这些生动的案例充分证明,资产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利用得好不好。思想一变天地宽,只要思路对头、方法得当,“沉睡”的资产完全可以变成“流动的资本”。我们的乡镇、村社能做到的事,我们的国有企业、主管部门没有理由做不到、做不好!全区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手握大量国有资产的单位,必须深刻反思,思想上的“锈蚀”比资产上的“闲置”更可怕!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这项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破解资产盘活工作中的堵点和难点前一阶段,相关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