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画像: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新路径摘要:以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进行画像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准性的重要方向。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以及大数据的运用为大学生画像提供了可能性。大学生画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基本行为特征、大学生行为动向预测和大学生思想需求预测等方面。为此,要在核心特征、技术路径、数据库共享以及制度环境上科学把握大学生画像,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关键词:大学生画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数据一、大学生画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何以可能?1.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为大学生画像指明了路径2.学生成长规律是大学生画像的重要依据3.大数据运用为大学生画像提供技术可能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画像的基本维度1.大学生的基本行为特征2.大学生的行为动向预测3.大学生的思想需求预测三、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画像的科学把握1.聚焦大学生画像的核心特征2.建立大学生画像的技术路径3.推动大学生画像的数据库共享4.营造大学生画像的制度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立足学生实际、把握学生特点、针对学生需要、解答学生疑惑,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大数据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平台和路径,为精准思政提供了重要支撑。精准思政是指基于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精准思维的引导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工作模式。本文尝试探索以大数据用户画像技术为背景的学生画像技术在高校精准思政工作中的应用。一、大学生画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何以可能?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学生成绩的好坏与其行为习惯紧密相连,学生成绩波动之前,生活模式会先发生变化。这个结论源于一年时间的大数据统计,这其实就是早期的大学生画像。大学生画像在学生教育场景中的应用,就是通过数据整合、分析,挖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预测学生的挂科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特殊状况。1.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为大学生画像指明了路径。认识事物、改造世界,应善于抓住本质、把握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就是要在思想上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人际关系和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就一所高校而言,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同时受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学习生活文体实践等活动、关系和环境的影响。通过大学生画像,动态掌握学生的信息,对学生特点精准把握,从而进行准确预测,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引导学生向正确的、积极健康的行为活动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2.学生成长规律是大学生画像的重要依据。“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需要遵循其内在成长规律。孔子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可以作为研究个体行为规律的一个模型。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痕迹数据与其成长过程高度关联,逐渐成为思想政治工作所依托的核心数据资源。通过成绩、自习时间、实习数据等描述大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党团信息、社会工作数据、志愿服务信息等数据描述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情况,通过心理测评数据、心理咨询数据、社交数据等信息描述大学生的情感心理情况,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学生动态,从而更加精准地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大数据运用为大学生画像提供技术可能。大数据时代,“一切皆可精确化”。数据肖像以大数据作为技术根基,通过调研不同用户的目标、行为和观点,根据各自的差异,将他们区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在每种类型中抽取出典型特征,赋予名字、照片、人口统计学要素、场景等描述,即为每个人物贴标签,形成用户画像。这一过程为大学生画像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