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主任在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专题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专题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今年的两会,是“十四五”收官之年的关键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锚定了“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奋斗坐标。作为全市发展改革系统的“排头兵”我们要以“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把两会精神转化为“拼经济、抓创新、惠民生”的具体行动,在新征程上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答卷!一、以“三个新”为锚点,校准高质量发展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结合两会部署和我市实际,我们必须紧扣“新动能、新科创、新改革”三大主攻方向推动发展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一要育新机,让新动能成为增长“主引擎”。新动能培育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去年,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占G党P比重12%,但对比先进城市仍有差距。今年,我们要实施“新质生产力攻坚年”行动:抓产业图谱——聚焦“3+3+X”现代产业体系(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海洋经济、临空经济+未来产业),在经开区布局“未来产业先导区”,年内引进10家“链主”企业,推动5G芯片、氢能储运等“卡脖子”技术突破。1抓项目落地——落实“两重两新”政策(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新型消费、新型城镇化),推进总投资800亿元的102个省市重大项目,确保二季度前全部开工,形成“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态势。抓消费升级——开展“乐购**”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打造夜间经济示范区、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动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力争全年社零增长8%以上,让内需真正成为经济“稳定锚”。二要聚合力,让科创高地成为创新“强磁场”。科创不是“空中楼阁”,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我市去年研发投入占比2.8%,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但成果转化率仅42%。破题之策在“三个融合”:平台融合——举全市之力建设**实验室,推动与中科院**所共建“未来技术联合研究院”,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0家,让“国之重器”扎根**。校企融合——实施“千企联千校”计划,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组建10个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确保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20%。人才融合——升级“人才新政3.0”,设立10亿元人才创业基金,打造“青年科学家公寓”,年内引进顶尖人才50名、培育“工匠型”产业工人1万名,让“近者悦、远者来”。三要破壁垒,让改革标杆成为活力“源动力”。改革要敢闯“无人区”。今年,我们要在三个领域“开刀”:营商环境再升级——推行“拿地即开工”2.0版,实现企业开办“1小时办结”,清理废除隐性壁垒,让“**办事不求人”成为金字招牌。要素配置更高效——试点“标准地+承诺制”,盘活低效用地5000亩,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让“数据、技术、资本”等要素活起来。2区域协同再深化——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与南京、杭州的“创新飞地”建设,打通跨市产业链堵点,让“1+1>2”的效应持续释放。二、以“民生温度”为标尺,夯实共同富裕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两会报告中“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关键词,正是我们的发力点。一是织密“幸福网”,解决“急难愁盼”。新建100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推广“时间银行”,让“15分钟养老圈”覆盖80%城区。实施“普惠托位倍增计划”,新增公办托位2000个,试点“企业办托”模式,让双职工家庭“带娃无忧”。年内开通地铁4号线,新增公共停车位5000个,完成10条“断头路”贯通,让“通勤难”成为历史。二是厚植“生态绿”,擦亮城市底色。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今年,我们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成厨余垃圾处理厂,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打造“10分钟公园圈”,新建口袋公园50个,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让绿色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三是筑牢“安全网”,守好发展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我们要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