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厚植文化根基推动传承发展近年来,泗水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抓住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机遇,扎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年以来,省委宣传部领导、十六地市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央网信办文化“两创”网络主题宣传首站行进式采访,“文化‘两创’担使命助企攀登促发展”央媒省媒济宁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座谈会等多项高规格活动,来泗观摩考察文化“两创”工作,相关经验做法获《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央视网》等媒体宣传报道。一、加强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提升工作标准。制定《泗水县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重点围绕尼山片区和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将龙湾湖艺术小镇、泗水微公益协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始源地、乡村儒学讲堂发起地等元素、节点融入示范点创建,打造文化“两创”示范点36个。比如,龙湾湖艺术小镇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为主题,打造“山东手造·济宁好礼”展示展销中心、“手造”创意玻璃房、“非遗”产品摊位、研学工坊四位一体的“山东手造”大集,《山东宣传工作》刊发我县相关经验做法。同时,在济宁市率先推出“学习强国”——文化“两创”主题公交专线,结合“学习强国”推广宣传,集中展示文化“两创”示范点建设成效。二、抓好“大众儒学”普及,让传统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作为全国“乡村儒学讲堂”发起地,近年来,泗水县大力实施“乡村儒学讲堂”提升工程,推进讲堂标准化建设,实行讲师持证上岗、审批备案、巡听、互评等制度。2013年以来,全县共建设标准化乡村儒学讲堂263处,累计开课7000余场,受众达36万余人次。同时,泗水县在乡村儒学讲堂建设的基础上,常态化开展圣源国学公益大讲堂、广场儒学讲堂、圣源讲堂,截至目前已举办500余期,培育了独具泗水特色的文化传播教化载体。坚持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在城市建设中突出文化元素,先后打造了泗水滨公园、伏羲公园、兴儒公园等一批具有泗水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在凸显城市文化内涵的同时,发挥了优秀传统文化教化育人作用。三、挖掘阐述“泗水故事”,推进文艺繁荣发展。成立泗水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洙泗文化研究会,大力倡导历史文化题材文艺创作,先后编纂《泗水历史文化系列丛书》《泗水文史精粹丛书》《泗水村庄轶事》等丛书及画册;拍摄《仲子》《卞庄子》《伏羲》等12部微电影,开发《天之木铎》《从优秀传统文化谈文化自信》等相关课题并应用到党校主体班次。历史文化题材小说《仲子路》入选中宣部、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作品选题;泗水作家柏祥伟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孔府民间档案》获山东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文艺工程奖,入选全国农民书屋重点书目,纪实小说《亲爱的小孩》在国刊人民文学头题发表,填补了济宁市在人民文学发表头题作品的空白,同时入选山东省“十四五”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为济宁唯一入选作品。四、加快文化产业培育,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高规格成立泗水县文化“两创”暨文旅融合发展指挥部,深入挖掘泗水传统文化资源,做好“以文兴业、以业塑文”文章。制定出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着力构建具有泗水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2022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家,列全市第2位。积极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出台《“山东手造·泉乡好礼”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打造“柘沟民间制陶技艺”“砭石深加工”等“山东手造”品牌,2家企业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名单,入选企业数量位居济宁市第一。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模式,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国学研修等文化旅游新业态,龙湾湖示范区获批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先后获评“国家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全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首批旅游民宿集聚区”“济宁市首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