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驻衡国省属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油安全的重要指示和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开启衡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篇章,推动全市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改农经﹝2020﹞1753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财政支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湘政办发〔2021〕33号)精神,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保障粮油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培育壮大千亿级油茶产业,推进全市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油茶大市”向“油茶强市”转变,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目标,为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力量。(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集聚产业发展合力;坚持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精准施策,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坚持科技创新、机制创新、融合发展,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坚持做强品牌、延伸链条、多元经营,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三)发展目标。推动全市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由“油茶大市”向“油茶强市”转变步伐,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实现衡阳油茶“引领全省、影响全国、走向世界”目标。到“十四五”末期,全市油茶林面积达500万亩,油茶产业年产值到500亿元,茶油年产量达12万吨,力争日化、美妆、有机生物等油茶衍生产品附加值占整个产业链70%以上。二、重点工作(一)高质量推动油茶资源培育。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生产,有效利用林地资源新造丰产林、改造低产林和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利用自留地等零星空地栽植油茶,积极拓宽油茶发展空间,统筹推进油茶新造、低改适度规模集约经营。高效实施“种苗工程”,优选育苗品种,创新培育体系,提升育苗水平;鼓励大苗栽植,促进油茶生产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实施油茶“示范工程”,按标准、分类型,打造示范基地,创建油茶产业区。♘(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局、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二)高质量推动油茶加工利用。遵循油茶资源现状,整合生产加工资源,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培育壮大油茶龙头企业,打造油茶产业♘区、产业集群。加强油茶果初加工和茶籽仓储能力建设,创建国省级建设标准。支持规模以上基地购置油茶果初处理设备。加大生产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完善油茶产品的冷链、仓储物流和交易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引导茶油小作坊升级改造,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加工和市场流通监管,促进资源有序合理利用。建立茶油生产加工“赋码溯源”机制,提高生产加工透明度,推动茶油生产加工与食疗康养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三)高质量推动油茶链条延伸。推动油茶精深加工,鼓励企业对茶油主产品、茶枯、茶壳等附属产品精深加工开发,支持企业开展茶油美妆、茶油医药、茶皂素洗涤、茶粕有机肥等研发,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开展油茶加工剩余物回收和再次深加工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提升产品附加值。(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林业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四)高质量推动油茶标准体系建立。强化建设标准,着重围绕油茶良种培育、高产栽培、精深加工等方面,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科学建立油茶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规范油茶经营生产管理过程,创建油茶产业生产发展“衡阳标准”示范模式。健全油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茶油品牌质量安全。(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等)(五)高质量推动油茶品牌打造。坚持品牌出效益,持续打造“衡阳茶油”公共品牌,构建特色品牌集群,加快“地理保护证明商标”申报,推动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