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课讲稿】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五个方面,为未来经济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指明路径方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经济发展上就是要围绕高质量发展,深刻领会、深入思考,结合实际、运筹帷幄,抓住要点、赢得主动。深化经济改革,以高水平体制激活发展动力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制度的基础保障作用。所谓“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相对于“系统的完备性和成熟性”而言的概念,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指出,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因此,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也可以说,能够把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与市场经济的长处得到最佳结合和最好发挥,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经济主体的发展动力和创造力,就是“高水平体制”。深化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到“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好“两个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重点是深化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深化企业改革。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挥好国资国企在关键核心领域的重要支撑作用;着力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建立对中小微企业发展难题的有效扶持机制;要加快培育更多的世界一流企业,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三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强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域政策等各项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结合起来,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资本市场,加强现代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锚定实体经济,以现代化体系夯实产业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锚定“实体经济”,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世界发展规律,对此做出了科学论断:“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强大,要靠实体经济,不能泡沫化”;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些欧美国家出现产业空心化、失业率升高、收入差距拉大等严重问题,充分证明了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西方传统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不是越高越好,越高越先进;作为实体经济代表的第二和第一产业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定的经济比重。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我国更需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