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把握时代大势、不断奋勇前进的制胜法宝。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以无比堅定的历史自信,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三个务必”,从“进京赶考”到“新的赶考”,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新时代新征程,面临新的“赶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只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才能继续交出优异答卷,以新的伟大实践创造新的伟大事业。坚定历史自信,强化历史自觉、深化历史认知,是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力量源泉历史自信从何而来?如何坚定历史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根基“两个结合”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康庄大道,是我们党的理论根基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标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又结合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创造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历史经验、形成的精神谱系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取得了巨大历史性成就、形成了重大历史经验、凝聚了系列精神财富,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在党的百年奋斗中,我们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巨大成就和历史伟业是深历史自信♘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战略性举措、推进变革性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迈进提供了重要根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归纳为“十个坚持”,这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以史鉴今、以史资政,夯实坚定历史自信的根本动力,把党的成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