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课:历史主动精神培养时代新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高度重视培养时代新人,把培养时代新人作为一项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任务。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确保在赢得历史主动中抓好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立足新时代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继续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掌握时代新人培养的历史主动,从历史逻辑上总结党培养时代新人的成功经验,从现实维度上明晰培养时代新人的战略考量,在实践层面上优化时代新人的培育路径。一、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培养时代新人的成功密码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牢牢抓住历史主动精神这一成功密码,在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中深化时代新人培养的导向,在积极应对历史挑战中不断开辟时代新人培养的新境界,在勇担使命中持续丰富和迭代时代新人培养的核心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流砥柱”。1.在认清历史方位中更新“培养什么人”理念。理解历史主动精神首先表现在主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正确认清历史方位。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人的素质提出不同要求,同时也成为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只有准确认清历史方位,不断主动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并在顺应历史发展大势中不断更新答案。中国共产党一贯将“处于什么方位”作为“培养什么人”的时间节点和条件依据。从总体上看,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相对应的不同主题和中心任务,衍生出不同的育人标准。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本国历史实际并以此制定和实施符合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的人才培育战略推动培育时代新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形成良性互动的系统工程。具体来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努力恢复受外界破坏的青年组织,提出要培养具有革命精神、对党忠诚的“真正共产主义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立足社会主义事业的专业人才需要,提出要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适应现代化发展进步的大势,党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的国内国际环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对人才的渴求更为强烈,因此党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概言之,中国共产党在深刻认识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始终重视时代新人培养,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在主动应对历史挑战中开辟“怎样培养人”新境界。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关键在对国内国际形势深化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应对历史挑战。“怎样培养人”是“培养什么人”理念在实践中的充分展开和接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决定了培养新人的方式。因此,“怎样培养人”从来不是静止的理论层面的命题,而是在历史规律的强大推动下,具有强烈实践性指向的方法论体系,对此问题的回答充分彰显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党的百年,是历经磨难挫折的百年,更是迎难而上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的百年。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有关“怎样培养人”的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战争形势严峻、内外环境紧迫,党团结带领青年进行革命武装,让时代新人在投身革命实践中学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主动应对一穷二白的现实挑战,立志建设新世界,通过组建青年突击队、组织学雷锋活动等方式,引导时代新人在服务革命生产中成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加剧,但党始终坚定不移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解放思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主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际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党主动作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新人,不断增强其志气、骨气、底气。可见,在“怎样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