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要正确把握八对关系当前,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还没有形成压倒性态势,正处于胶着期、攻坚期、突破期,如果稍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思想,就会反弹回潮、隐形变异,必须趁势而上、趁热打铁,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抓到底,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深入省直有关部门、社区和部分乡镇调研的基础上,我感到实践中要正确把握好八对关系:一是数量“瘦身”与质量提升的关系。调研发现,自省委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若干措施》之后,发文过滥、层层配套、以文件落实文件初步得到了解决,需要填报的各种卡、表、册等得到了有效精简。虽然数量“瘦身”初见成效,但质量提升的任务依然艰巨。从抽样调阅的乡镇收文看,市县制发的文件照搬照抄、“依葫芦画瓢”、质量不高的情况依然存在。有的文件只改标题不改内容,张冠李戴、文不对题;有的文件粘贴复制痕迹明显,80%以上的内容都是抄来的;有的文件正确的废话多,管用的举措少,直接可以看最后一页。基层的同志说到,我们不生产文件,只做文件的“搬运工”。“填表报数”总量虽然少了,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没有提高,有时多个部门要求报送内容相同的数据和材料,而且时间紧、催得急,朝发夕报、隔夜上报也是常态,带来了很多烦恼和负担。据某省直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机要室通过文电系统、公文流转箱、传真、信函等渠道收到的文件,平均每天在30件以上,其中紧急件占三分之一,要求3日内反馈办理情况或报送相关材料的占20%左右。负责办理机要件的工作人员说,有时早上收到的文件下班前就要求报材料,晚上收到的文件第二天中午前就要求报材料,自己拿到这样的文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方面领导在开会无法及时呈送,另一方面又担心延误了报送时间被问责。数量“瘦身”是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重要前提,但数量“瘦身”不等于质量提升,“瘦身”是外在表现,提质才是最终目的,既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瘦身”,更要以苦练内功的韧劲“健身”,两者必须统筹兼顾、不可偏废。二是工作留痕与考核评价的关系。基层对“痕迹主义”普遍都很反感,思想上强烈抵制,但具体到工作实际中又不得不重视,不知道该怎样权衡处理。实践中,一些督查检查考核习惯以材料的闭合检验工作的完整,各级在工作上留下痕迹无非是留下自己落实工作的证据,以此防止有嘴说不清。基层的同志说:“平时不记账,年底糊涂账”“平时不留痕,年底要后悔;留痕虽繁琐,关键能护体”。调研中有的乡镇党委书记谈到,现在很多督查检查考核,还是很重视看工作台账、任务清单、落实情况等,查阅资料档案仍然是主要的手段,工作有没有安排部署、抓得实不实、效果好不好,留痕的说服力很强,嘴上虽然反对、行动上又得重视,矛盾很难处理。基层同志普遍担心,平时不要求留痕,不留痕就没有资料,那么年底督查检查考核时,究竟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工作成效,评价工作的标准是什么,日常工作的好坏优劣怎么衡量,需要有一套科学严谨、便于操作的考核标准,不能出现平时不留痕、年底补资料的现象。工作留痕和考核评价“形影相随”,考核评价催生了工作留痕,工作留痕是为了考核评价,表面上相互依存,本质上是矛盾体,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考核评价这个“指挥棒”。解决“痕迹主义”问题,必须强化结果导向,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创新改变考核方式,变“重过程”为“重结果”,变“重留痕”为“重实绩”,调整考核评价的“指挥棒”,构建务实高效、科学合理的工作成效考核评价机制,不能动辄以“开没开会、发没发文、建没建台账”为依据评价工作、甚至问责干部,坚决防止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三是信息交流与信息绑架的关系。当前,大家对各类微信和QQ工作群、政务APP的看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觉得简单、方便、实用。比如,会宁县统一给各乡镇和部门建立了“秘书群”,是通知会议、发布文件、共享资料的重要渠道,成了县乡两级机要系统的补充,具有“短、平、快”的优势,是信息化、无纸化办公的有益探索,基层干部都觉得对工作有好处。某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谈到,建立微信工作群后,很多工...